玩酷网

1953年,吴晗决定拆除北京古建筑,梁思成百般劝阻遭拒绝,急得蹲在地上失声痛哭。

1953年,吴晗决定拆除北京古建筑,梁思成百般劝阻遭拒绝,急得蹲在地上失声痛哭。林徽因一把拉起他,扯到后面,把拆建通知单扔到吴晗脸上,威胁道:“如果拆了这道门,我就去上吊!” 吴晗夹着公文包站在正阳门下,看着灰砖缝里长出的野草,他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不容易,上面要工业化,老百姓要吃饱饭,可这四九城里横七竖八躺着几百年的老砖头。 林徽因裹着厚棉袄坐在三轮车上,肺里的毛病让她的呼吸像拉风箱。 梁思成扶着她穿过东交民巷,两人在鼓楼墙根底下站定,梁先生的手掌抚过城砖,那些凹凸的纹路里藏着元明清三朝的掌纹。 他给学生们上课时说,这些墙砖能当活字典,每一块都刻着工匠的名字,哪块砖松了都能找到出处。 当时北京城里传着个新鲜词儿,叫"立体公园",这是梁林两口子琢磨出来的主意,说要把城墙顶上铺成步道,种上石榴树,老百姓饭后能上去遛弯。 梁思成在报纸上画过示意图,城墙变成长条形的空中花园,箭楼改成茶室,角楼当展览馆。 可这些根本不现实,建造出来所画的建筑,要用多少钢筋和水泥,那时候的钢材料也刚好能做锄头而已。 吴晗办公室里堆着苏联专家带来的规划图,红蓝铅笔圈出来的都是要拆的标记,莫斯科来的工程师指着克里姆林宫的照片说,人家列宁格勒连冬宫都腾出来办展览,咱们的紫禁城留着就行,其他老物件该给工厂腾地方。 梁思成知道此事,连夜给周总理写信,说苏联人拆了教堂修广场,结果现在满大街立着水泥墩子,哪还有半点老莫斯科的样儿? 那年冬天特别冷,长安街的雪地上压着两道车辙,林徽因揣着药瓶参加城市规划会,听着满屋子人讨论拆城墙能省多少吨煤。 她站起来说话时,手里的茶杯抖得叮当响:"这些老墙留着是累赘,拆了就是罪过,今天你们嫌它挡道,明天子孙就得花钱造赝品。" 可底下却有人嘀咕,说留着城墙,运煤的卡车进不了城,冬天老百姓要挨冻。 正阳门拆墙那天,他蹲在马路牙子上哭,五十岁的大男人,眼镜片上糊着眼泪,看着工人们抡大锤砸城砖,林徽因没掉眼泪,她把药方子拍在吴晗办公桌上,说你们这么干迟早要后悔。 但话说回来,吴晗也有难处,那时候北京城住着两百万人,每天要吃掉多少粮食?城墙根底下搭窝棚的居民,天天盼着住进有自来水的楼房。 苏联援助的工厂急着落地,总不能把纺织机安在钟鼓楼上,有回他坐吉普车去石景山考察,看见农民拉着粪车在城门洞排队,牲口蹄子把几百年的石板路都踩豁了。 梁林两口子也没闲着,连着在《光明日报》写了十一篇长文,他们算过细账,说拆城墙的砖土运到城外,光运费就能盖三个工人新村。 她则翻出营造学社的老档案,指出永定门的斗拱结构能抗八级地震,可这些文章登出来,老百姓更关心粮票能不能多换半斤白面。 后来有学者翻档案,发现当年他们曾提过折中方案,那就是把城墙分段保留,重要城门改成环岛,可那时候哪有现在的立交桥技术?长安街上跑的有轨电车还经常脱轨。 1996年重修永定门的时候,工人们从旧货市场买回老城砖,有个八十岁的老瓦匠指着新砌的墙面说,这砖缝比从前宽了半指,雨水渗进去十年就得返工。 站在景山顶上往南看,那些新盖的仿古建筑在雾霾里影影绰绰,梁思成当年画的"立体公园"图纸,如今在建筑学院当教学案例。 信息来源:《北京古建筑的存废之争:梁思成与吴晗的激烈交锋》2009-08-14 凤凰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