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把海归的名声搞臭了?导致海归变的不值钱了!许多在国内不学无术的官二代和富二代,跑到国外混个文凭,回到国内包装为某领域的专业人士,还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有人说,钱学森不也是海归者吗?可人家有真才实学,拒绝美国丰厚工作和报酬,回来是真的想报效国家,鞠躬尽瘁,这两者有可比性吗? 当然没有可比性,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带着八箱研究资料坐船回国时,美国官员急得直跺脚说"枪毙也不能放"。 然而那时候的留学生是真拼,白天啃硬核技术,晚上在油灯下写方案,导弹基地建在哪儿、螺丝钉去哪儿买,全拿钢笔写得清清楚楚。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留洋这事儿变味了,有次我在伦敦机场碰见几个小年轻,箱子塞满名牌围巾,讨论的不是论文而是倒卖差价。 现在企业也学精了,上海陆家嘴的面试官说,曼彻斯特的硕士讲不清专业模型,反倒国内本科生能把案例掰碎了讲。 然后好在真金不怕火炼,苏州纳米所有个普林斯顿回来的团队,最近刚突破美国卡脖子的激光器技术,领头的老赵桌上摆着钱学森当年的船票复印件,穿着十年前在纽约买的旧手表搞研发。 杭州还有个斯坦福小伙,放弃硅谷百万年薪,在板房里啃了八个月馒头,做出能感知神经信号的智能假肢,这些人才是接住了前辈的接力棒。 说到底,不是海归不值钱了,是混日子的人把池水搅浑了,现在机场里能看到两种海归,一种拖着塞满奢侈品的箱子找接机豪车,一种背着电脑包直奔实验室。 看着钱学森泛黄的手稿和现在年轻人做的量子芯片,我倒觉得海归这个名号没垮,垮的是那些走捷径的浮躁心思,真正的本事永远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