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0年,大三学生罗中立画了一幅油画《父亲》,轰动了整个画坛,国家以400元将

1980年,大三学生罗中立画了一幅油画《父亲》,轰动了整个画坛,国家以400元将其收藏。谁也没想到,这幅曾被低价收购的作品,如今成为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重庆巴县农家的土墙边蹲着个拿木炭画画的娃,那便是少年罗中立。泥地里划拉的木棍是他最早的画笔,爹娘弯腰干活的背影成了他画不腻的题材。 1964年夏天,这个连素描纸都没见过的农村娃,硬是凭着天赋考进四川美院附中。宿舍床头摞着厚厚一沓习作,手指头上的炭灰洗都洗不干净,老师总说这学生画里带着泥土味。 钢厂十年把白净书生炼成了糙汉子,罗中立穿着汗湿的工装蹲在轧钢车间,钢花溅在帆布围裙上烫出密密麻麻的洞眼。 别人下了工打牌喝酒,他猫在锅炉房后头捡包装废纸,用烧黑的铁条画工友被炉火映红的脸。有回车间主任瞧见他在废报纸上画的炼钢图,拍拍他肩膀说:"你小子该去考美院,别在这糟蹋手艺。"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钢厂时,罗中立正蹲在食堂门口啃窝头。报名表递上去人家说他超龄,急得他连夜翻出当年附中的奖状,抱着资料闯进招生办。 考场里数他年纪最大,握画笔的手掌结着钢渣磨出来的老茧,可笔下的人物素描愣是让监考老师竖大拇指。 川美油画系的教室来了个"老学生",同学们都喊他罗二哥。三十岁的人挤在二十出头的同学堆里,倒像是来给年轻画家当模特的。 头两年他总揣着墨块画山水,直到有天在驷马镇双城村遇见邓开选老汉。那天太阳毒得能把人晒脱皮,老汉蹲在田埂上抽旱烟,皱纹里嵌着洗不净的泥星子,罗中立举着相机的手直发颤。 画室墙角的松节油味儿熏得人脑仁疼,罗中立把两米多高的画布竖起来,调色板上挤满土黄赭石。 为画出老农皮肤的粗糙感,他拿砂纸打磨画布底子,手指头蘸着颜料往布上蹭。画到耳朵时灵机一动,从兜里摸出支圆珠笔夹在画中人耳后,这神来之笔让整幅画突然有了烟火气。 1980年,四个工人喊着号子把包着油布的画框抬进展厅,拆开时满屋子人都屏住了呼吸。 有个戴眼镜的老先生扶着画框看了半个钟头,转头对旁人说:"这哪是画,分明是面照妖镜,把咱们这代人的苦都照出来了。"四百块钱的收购价在当年能买辆永久自行车,可谁也没料到这幅画后来会成为美术馆的"门面担当"。 九十年代的艺术圈流行抽象派,罗中立偏要画《春蚕》里佝偻着剥桑叶的老农。颜料堆得比蚕茧还厚,远看像贴了层粗麻布。 有年轻画家私下嘀咕他不懂变通,可开展那天,好些老知青站在画前抹眼泪。新世纪里他又折腾起神话故事,带着徒弟们画盘古开天辟地,墨点子甩得宣纸上像下暴雨。 如今在中国美术馆二楼,《父亲》前永远围着乌泱泱的观众。有美术老师领着学生讲构图技巧,有外地游客举手机比划着拍照,更多是上了年纪的人默默站着看。 玻璃展柜映着老人沟壑纵横的脸,和展厅里那些花白头发的身影倒有几分相似。偶尔有眼尖的观众发现,画框右下角还留着当年运输时磕掉的一小块漆。 据中国美术馆官方记录,该作品自入藏以来已接待超过两千万参观者。艺术评论期刊《美术观察》2018年刊文指出,《父亲》在改革开放初期美术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四川美术学院档案馆现存有罗中立创作该画时的36张草图与7版色彩稿。 信源: 中国美术馆官网对《父亲》的藏品介绍 《美术观察》2018年第5期相关艺术评论 四川美术学院校史档案记录 罗中立历年公开访谈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