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年代,17岁的顾大头提着一大篮甜瓜到街卖,一个鬼子兵向他招手吃瓜,顾大头佯装拾地上的瓜,突然起身出手。 抗战那会儿,地儿都快被炸成筛子了,咱中华民族那真是命悬一线啊。鲁迅先生都说了:“甭管多远的人,多少的人,都跟咱有关系。”在那片被血和火烤得热乎乎的土地上,就算是个小老百姓,那也是能搅动历史大风浪的狠角色。 1940年夏天热得跟蒸笼似的,海门市张家镇有个叫顾国民的少年,1923年生人,因为脑袋大脸盘子方,身材还倍儿壮实,大伙儿都管他叫“顾大头”。这天,他提着满满一篮子甜瓜上街吆喝去了,结果半道上碰上一群鬼子兵,跟强盗似的抢东西。他们扛着枪从东边溜达过来,看到甜瓜就开始瞎翻腾,最后还把瓜篮一脚给踹飞了,还让顾大头跟着他们走。 顾大头心里那个火啊,跟火山爆发似的。他假装去捡地上的甜瓜,其实是在憋大招呢。突然间,他猛地一转身,把甜瓜当成了炸弹,直接往鬼子头上招呼,接着又一拳把鬼子撂倒了。那鬼子在地上扑腾,浑身上下都是甜瓜瓤和瓜子儿。顾大头可不含糊,抄起扁担就劈了过去,又捡起鬼子的枪,用刺刀给这家伙来了个痛快。然后,他背上枪,一头扎进大河游了过去,再钻进玉米地里,就跟变魔术似的,人影都没了,只留下那片茫茫的田野。回到家,老妈还瞪大眼睛熬着呢,一脸焦急地盼着我。我一身是血地往那儿一站,老妈虽说吓得差点没背过气去,但手底下那叫一个麻利,给我打包行李,还塞了碗“加油酒”。打那以后,顾大头我就成了游击队的一员,两年光景,混成了队长。我带着兄弟们,扮成小贩,溜进了鬼子占的青龙港集市。有次,我一个人就搞定了个嚣张的鬼子头头,顺道儿摸了把珍贵的驳壳枪回来。这一票干得漂亮,兄弟们士气大涨,我的名字也在苏北平原上传开了。 新中国成立后,顾大头我摇身一变成了海门县水利科的科长,一直干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闭眼。我这辈子,就是那时候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写照——咱们可能都是草根出身,但国家一招呼,咱就豁出去了,用自己的法子保卫家园,给大伙儿带去希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