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态度强硬超预期,美商务部长:请记住我只是个部长! 【新浪】最近,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福克斯采访时候称,已经从“90天内完成90笔交易”转变为“你要有耐心”和“我们很快就会完成一些交易”。在被主持人问到是否和中国达成交易时,他表示自己只是一个部长,最终如何还得总统来决定。这透露出明显的推诿姿态。 三个月前,他主导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甚至亲自致电外国领导人,要求立即撤销反制措施。2025年4月的数据显示,美国对华关税导致企业供应链成本上涨12-15%,半导体行业库存周转率下降23%。中国则通过稀土出口管制和数字服务税反制,让美国科技企业季度营收损失超470亿美元。莱特希泽的突然“低调”,究竟藏着什么玄机? 卢特尼克显然是在为可能的政策失利铺路。他的“我只是部长”论调,摆明了想把责任推给特朗普。如果关税政策引发民意反弹,或者经济损失进一步扩大,他可以轻松撇清干系,指向电视采访说:“我早就说了,决定是老板做的!”这操作暴露了美国策略的内在困境。几个月前,他还是贸易战的总指挥,信心满满要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如今,美国企业叫苦连天,盟友反制不断,卢特尼克的退缩透露出一种无力感。这种两面派做法——一边挥舞关税大棒,一边装无辜谈谈判——注定难有成效。 关税政策导致美国供应链成本飙升,半导体行业尤其受伤,库存积压严重。与此同时,中国的反制精准狠辣。稀土出口管制直接掐住美国高科技和军工命脉,医疗行业甚至警告,稀土短缺可能威胁患者生命。数字服务税则让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营收大跌。不仅如此,加拿大和欧盟也加入反制,针对美国液化气、汽车等商品加税。 中国的策略展现出高明之处。稀土管制和数字服务税直击美国软肋,但中国始终留有余地,表示愿谈,但前提是美方展现诚意。反观美国,嘴上喊着谈判,行动上却步步紧逼,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让国际社会直摇头。标普500指数自2月以来下跌超10%,美元对欧元也在贬值。英国《经济学人》直言,关税战对美国经济的伤害远超预期,堪称“自找麻烦”。美国企业高管已公开呼吁,希望中国“收回反制”。 特朗普政府想通过关税压服中国,重塑贸易规则,却发现中国底气十足,盟友也开始疏远。欧盟和加拿大不仅反制,还在加速摆脱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特朗普的经济霸权梦正在破裂,卢特尼克的低调表态,暗示他已察觉风向不对。中国则以精准反制和开放姿态,牢牢掌握主动。美国的两难处境——既想硬刚,又怕翻车——在卢特尼克的言辞中暴露无遗。全球经济的下一幕,恐怕还得看中国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