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946年,耶律阮杀进后晋皇宫,发现一个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宫女,看的耶律阮心潮澎,

946年,耶律阮杀进后晋皇宫,发现一个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宫女,看的耶律阮心潮澎,他转身对叔叔耶律德光说:“把她给我,战功我不要了” 公元946年,后晋王朝迎来了最后的时刻。大辽军队攻入汴京城,耶律阮率领的先锋部队直逼皇宫。宫墙内外,厮杀声、哭喊声不绝于耳。宫女和太监们四处奔逃,有的跪地求饶,有的惊慌失措地躲藏。这一天,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在这混乱之际,一个不同寻常的场景出现了。耶律阮在搜查皇宫的过程中,突然停下了脚步。在他面前站着一位气质非凡的宫女,虽已是徐娘半老,却风韵犹存。这位宫女便是甄定徽。当时的情形十分戏剧性,耶律阮竟向其叔父耶律德光请求,愿意用自己的战功换取这位宫女。这一幕,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佳话。 然而,甄定徽并非普通的宫女。要了解这位特殊女子的经历,需要追溯到后唐时期。她原本只是后唐皇宫中数以百计的宫女之一,因其出众的容貌和得体的举止,被选为曹皇后的贴身宫女。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宫女能够得到皇后的赏识,已是难得的机遇。 后唐覆灭之际,大多数宫女不是被杀害就是被流放,但甄定徽却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她不仅躲过了战乱的杀戮,还在后晋建立后继续受到重用。后晋的两位皇后都看重她的才能,让她担任领班宫女的重要职务,甚至将管理皇后印玺的重任交到她手中。 在那个封建社会,一个宫女能够在两个朝代的更迭中不仅保全性命,还能步步高升,实属罕见。更令人称奇的是,虽然她在宫中地位显赫,却从未被皇帝临幸。这或许与她谨慎的处世之道有关,也可能是命运的安排。 战乱年代总是充满了机遇与危险。当大辽军队攻入后晋皇宫时,甄定徽再次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刻。然而,这一次,她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人物——耶律阮。这位年仅29岁的契丹将领,在见到已41岁的甄定徽时,竟然产生了强烈的爱慕之情。他甚至用曹丕与甄宓的典故来形容自己对甄定徽的倾慕之情。 这段奇遇最终得到了耶律德光的首肯。耶律阮立即将甄定徽纳为妃子,虽然两人年龄相差12岁,但这并未影响耶律阮对她的珍视。这一段始于战火纷飞中的姻缘,为甄定徽的人生再次带来了转机,但也埋下了日后悲剧的伏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出人意料的际遇。甄定徽的经历,正是乱世中个人命运的最好写照。从一个普通宫女到两朝重臣,再到成为契丹将领的妃子,她的人生轨迹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这仅仅是她传奇人生的开端,更大的转折还在后面。 甄定徽进入大辽王室后,很快就发现自己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这个以萧氏为正统后族的王朝中,她的身份注定会引发争议。更令情况复杂的是,耶律阮的母亲柔贞皇太后年仅十三岁就生下了耶律阮,这使得甄定徽与婆婆年龄相仿。在契丹族早婚的传统下,这种年龄关系显得格外不寻常。 命运的转折在耶律德光突然离世后到来。在归程中,这位大辽统治者意外病逝,随即引发了继承人的选择问题。虽然耶律德光有亲生子嗣,但大臣们最终推举了耶律阮继位。这个决定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耶律阮的父亲耶律倍本是太子,却因为热衷书画而非军事,最终被其弟耶律德光夺取了皇位。耶律倍后来逃往后唐,却不幸被杀。这段往事让大臣们对耶律阮怀有歉意,加上他多年来跟随耶律德光南征北战的功绩,使他成为了最合适的继承人选。 耶律阮登基后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要立甄定徽为皇后,这在大辽历史上引起了前所未有的争议。自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以来,皇后之位一直由萧氏家族把持。阿保机曾将其皇后述律平比作汉高祖的萧何,并赐予萧姓,确立了这一制度。面对群臣的反对和祖母述律平的怒斥,耶律阮不得不做出妥协,同时保留其姑姑萧撒葛只的皇后之位,形成了大辽首次双后并立的局面。 在后宫生活中,甄定徽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她深知自己的特殊地位,始终保持谨慎和友善的态度,从不与人争锋。契丹女性地位较高的传统,反而给了她参与朝政的机会。她的丰富阅历和独特见识,使她成为了耶律阮的重要谋臣。 然而,这段看似圆满的故事最终还是走向了悲剧。公元951年,面对出兵援助北汉的决策,朝中大臣、各部首领和甄定徽都表示了强烈反对。但耶律阮坚持己见,率军南下。在祥古山的一个夜晚,耶律阮祭拜完父亲后举行宴会,不料一场政变突然爆发。叛军直接冲入大帐,不仅杀害了耶律阮,还连同甄定徽、皇太后、萧撒葛只和太子一并杀害。 在耶律阮死后,辽国宗室否认了甄定徽的皇后地位,只承认她是妃子的身份。这位曾经的后唐宫女,经历了三朝更迭,最终在41岁时成为皇后,却在短短几年后与丈夫一同殒命。她的传奇人生,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那个动荡时代中个人命运的无常。 这段始于战火中的爱情,最终还是难逃政治漩涡的吞噬。甄定徽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权力和爱情的传奇,更是五代十国时期动荡历史的缩影。她的一生,印证了古人所言:福祸相依,得失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