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到底是谁把海归的名声搞臭了?导致海归变的不值钱了!许多在国内不学无术的官二代和富

到底是谁把海归的名声搞臭了?导致海归变的不值钱了!许多在国内不学无术的官二代和富二代,跑到国外混个文凭,回到国内包装为某领域的专业人士,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有人说,钱学森不也是海归者吗?可人家有真才实学,拒绝美国丰厚工作和报酬,回来是真的想报效国家,鞠躬尽瘁,这两者有可比性吗?   归根到底这事儿得从两拨人说起:一拨是拿着父母钱去海外 “镀金” 的公子哥,另一拨是专门盯着中国学生钱包的 “水硕” 项目。这两拨人联手,把海归这块金字招牌生生砸成了废铁。   先说 “镀金客”。这些人在国内读书时能把王者荣耀打到国服,到了国外照样能把酒吧蹦迪玩出花样。他们的留学日常是这样的:周一到周五在宿舍追剧,周末约着去巴黎、米兰 “考察时尚产业”,临考试前找代写机构 “紧急充电”。我有个朋友在伦敦读书,亲眼见过某富二代开着法拉利送论文,后座塞满了 LV 包 —— 不是装书,是装代购的货。这些人回国后,简历上一水的 “海外名校硕士”,实际连 Excel 函数都不会用。有个 HR 朋友跟我吐槽,去年招了个 “海归运营总监”,结果他连抖音的算法逻辑都讲不清楚,天天在办公室教大家用英文发朋友圈。   再看 “水硕” 项目。现在有些海外大学把中国学生当韭菜割,推出 “速成硕士” 套餐:交 20 万学费,读 8 个月网课,毕业论文找淘宝代笔,最后发个带烫金的毕业证。这些项目有多水?我见过某东南亚大学的 “MBA 课程”,老师是当地中餐馆老板客串的,上课内容是教学生怎么用支付宝收款。更绝的是,有些学校连校门都没有,学生拍毕业照只能去当地公园 PS 背景。这种学历回国后,HR 一眼就能看穿,但架不住有些公司图便宜 —— 花 8000 块招个 “海归” 当前台,面子上多风光啊。   有人拿钱学森说事,说人家也是海归,为啥就值钱?这就好比拿和氏璧和玻璃碴子比。钱学森那是真正的 “硬通货”:在美国当教授时,人家能造出火箭;回国后,一张纸画的导弹图纸能顶十万雄兵。现在的 “镀金客” 呢?能画出什么?可能就会画饼。市场对海归的态度早变了,以前是 “见海归就给高薪”,现在是 “见海归先查学历”。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2024 年海归平均起薪只有 6000 块,和国内二本毕业生差不多,有些 “水硕” 甚至连面试机会都拿不到。   更讽刺的是,那些真正有本事的海归反而被连累。我认识个在剑桥读工程的博士,回国找工作时,HR 盯着他的简历问:“你这学历不会也是买的吧?” 气得他当场掏出本科成绩单和专利证书。这就像菜市场里卖羊肉,本来都是真羊肉,突然混进一堆鸭肉,最后连真羊肉都得降价处理。   说到底,海归贬值是 “镀金时代” 的必然结局。以前信息差大,一张海外文凭能唬住人;现在全球直播,谁在混日子一目了然。真正有能力的海归,比如在硅谷做 AI 的、在欧洲搞新能源的,照样能拿到百万年薪;那些靠混文凭的,就算顶着哈佛耶鲁的名头,也只能在简历造假时多编两行。这就跟买手机一样,以前看品牌,现在看配置 —— 学历只是个壳,内核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