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21年,海峡另一边的台湾三兄妹相继考上北大,他们在此相聚,只为继承爷爷的遗愿

2021年,海峡另一边的台湾三兄妹相继考上北大,他们在此相聚,只为继承爷爷的遗愿,一起带远离故土半个多世纪的他回家。

林文芳1926年出生在福建莆田,家里做布庄生意,小时候日子过得挺滋润。他从小就聪明,爱读书,1947年考上复旦大学,学文学。

那年暑假,他去台北探望姐姐,结果赶上内战,交通断了,回不了家,只能留在台湾。后来,他考进台湾大学,毕业后当了老师,教中文。

他讲课时总提到祖国,学生都看得出来他对故乡的感情。80年代末,两岸交流开了,他终于回莆田探亲,见到了亲人,带回族谱和老照片。

晚年他常跟孙子孙女念叨:“咱们的根在福建,别忘了。”

林文芳晚年身体不好,但心心念念想让家族跟故乡连起来。他跟孙子林彦辰、林冠廷、孙女林沛莹说:“你们考上北大,去找咱们的根。”

这仨孩子从小听爷爷讲莆田的事,老宅、祠堂、亲人,早就印在心里。林彦辰是老大,2016年第一个考上北大,学文化传承。

林冠廷紧随其后,2017年考上,学工程。林沛莹最小,2021年考上北大研究生,学文学。三兄妹都挤进北大,不是为了别的,就是想帮爷爷完成心愿。

他们仨聚在北大,合计着怎么回福建寻根,把爷爷的精神带回家。

2021年,林彦辰和林冠廷参加北大在平潭的社会实践,觉得是个机会。他们拿出爷爷留下的族谱,找到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帮忙查。

族谱纸都黄了,字迹有点模糊,但工作人员很用心,翻档案、打电话,终于联系上莆田的亲人。那一刻,三兄妹心里踏实了,决定一块回去看看。

9月,林沛莹到北京后,他们仨直奔莆田。到了林氏祠堂,亲人还在,族谱上的名字对上了。那一刻,他们觉得爷爷没白等这么多年。

寻根之后,三兄妹跟莆田的亲人保持联系,每个月打个电话,聊聊家常。过年时,他们寄点台湾特产过去,亲人回寄莆田的荔枝干,打开包裹都能闻到家乡味。

他们仨在北大也各有打算。林彦辰读博士,研究文化传承,笔记里全是家族的事。林冠廷搞工程,但心里老想着海峡两岸的联系。

林沛莹写家族故事,想把这些经历留下来。他们还参加两岸交流活动,讲自己的故事,希望更多人能懂“两岸一家亲”。

三兄妹的经历,不光是帮爷爷圆梦,也是给自己找根,血脉是断不了的,家也不只是个地方,是心里的牵挂。从1947年到2021年,几代人的念想就这么接上了。

他们计划每年回莆田看看,把这份亲情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