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美国的高速免费上还能实现最终盈利,可中国的高速收费那么高,却还是出现了8年亏空几万亿的情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高速路网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建设完成了,人家光靠燃油税和服务区的市场化运营等手段就能维持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转,而中国收的高速费确实不少,但基本都是拿去还债了,根本没多少用在高速路的维护上。 按照美国1956年的《联邦资助公路法案》规定,州际公路的建设资金都是直接从燃油税、轮胎税中扣除,直接打到公路信托基金里用来修路养路。 就算这笔钱不够用,高速路上的广告、服务区也都是不错的创汇项目,基本可以维持美国大多数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转,这就让全美只有不到8.8%的路段需要额外收费。 而中国这边呢,咱们的高速公路基本都是在千禧年前后才开始大规模建设的,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高速里程从当初的1.6万公里飙升到现在的17万公里。 更糟糕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各地修建高速公路的平均造价也一路飙升,平原地区的四车道高速都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翻了三倍,更别说开往大山等偏远地区的高速公路了。 这么大一笔公路建设费用,各地政府肯定是掏不起的,那怎么办呢?当然就只能找银行或者社会资本贷款了。 据统计,中国在2016年共收取了3916亿元的高速费,其中仅用于偿还利息的部分就高达2310亿元,而养护支出的费用则不到469.2亿元。 由于迟迟无法还清高速债务,很多原本到了收费年限的路段只能选择延长收费期限,这就导致咱们对于高速收费的态度越来越不满。 想要解决中国高速发展的困境,咱们一定得平衡好高速公路的商业化运营和社会责任,在保障偏远地区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要避免盲目增建高速公路带来的财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