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0年,周总理请溥仪吃饭,席间,溥仪看了一旁的女子好几次,周总理注意到后,就

1960年,周总理请溥仪吃饭,席间,溥仪看了一旁的女子好几次,周总理注意到后,就笑道:“这是你的妹妹,你不认识了?” 1960年的北京,一个略带春寒的日子里,人民大会堂的一个包间里,一场特别的宴会正在悄悄展开。这场饭局没有记者,也没有外宾,连通知都低调得很。但坐在主位的那个人,却是当时中国最忙碌、也是最受人民爱戴的人——周总理。而受邀的另一位贵宾,也并非普通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刚刚被特赦不久的溥仪。   作为末代皇帝的溥仪,人生的跌宕比小说还精彩。从紫禁城的皇位跌落到战犯监狱,再到如今重新做人,他的人生正站在一个新起点。周总理十分清楚,改造一个普通战犯已属不易,而要让一个皇帝放下架子、融入社会,更是一个艰巨的政治工程。可要是成功了,那将是新中国对战犯改造的最有力说明。   为了让溥仪尽快适应新生活,周总理亲自过问安排。他不但给溥仪找了住所、安排了工作,还想着:要是能帮他恢复一下家庭关系,让他找到些亲情的温暖,对他更有帮助。   于是这天的饭局,不只是为了吃饭,更是为了让溥仪与多年未见的亲人重聚。饭局开始不久,溥仪就注意到,有个打扮朴素的女人总看他。他皱了皱眉,不解地又多看了几眼——这人是谁?怎么看起来有点眼熟?难道是服务员?   可这“服务员”竟也坐下了,还跟周总理聊得热络。溥仪越看越疑惑,心里忍不住嘀咕:“现在的服务员都这么随便吗?”   周总理似乎察觉到了溥仪的困惑,笑着问他:“你知道这位女士是谁吗?”   溥仪摇了摇头:“不认识。”   周总理笑了笑,说:“她是你最小的妹妹啊。”   溥仪一听,愣住了:“妹妹?”   那位女子听到这话,站起身走到他身边,轻声说道:“哥哥,我是韫欢,还记得我吗?”   听到“韫欢”这个名字,溥仪眼里闪过一丝恍然。他努力回想,片刻后,眼神一亮:“原来是你,七妹!”   这位“朴素得像服务员”的女子,正是爱新觉罗·韫欢,溥仪同父异母的妹妹。她1915年出生,是溥仪最小的妹妹。只是兄妹俩从小各在一方,见面机会寥寥,尤其是溥仪三岁入宫后,几乎与家庭隔绝。   韫欢早已改名为“金志坚”,是一名普通中学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她从不拿自己是皇族后人当回事,穿着打扮也十分低调朴素。周总理邀请她参加宴会时,她第一反应不是荣耀,而是激动——因为终于能见到几十年未见的哥哥了。   这一场认亲,成了宴会最温情的时刻。兄妹二人相视而泣,紧紧相拥。那一刻,没有皇族与平民之分,只有血脉的牵挂和家的温暖。   而这场宴会之后,周总理并未止步。他还特地安排在1961年除夕,让溥仪与弟弟溥杰等人团聚,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了顿年夜饭。此后,周总理还在北京植物园为溥仪安排了一份园艺工作,让他既能自食其力,又能在社会中找到归属感。   对这些安排,溥仪感激万分。他曾在回忆录中几次提到周总理,说他是“为我新生活奠定基础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