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自媒体买车这个事儿,是从18年左右新势力崛起的时候做坏的。那时候新势力对于线上的

自媒体买车这个事儿,是从18年左右新势力崛起的时候做坏的。那时候新势力对于线上的口碑很在意,这一点被某些数码类的博主抓住了机会。

某些博主一开始就订购了某个新势力的新车。然后开始官宣说要重点测评,然后品牌就赶紧联系,达成系列合作,甚至企业高管还要接待。买车的钱很快就挣回来了。然后就出现了头部新势力企业在新车发售的时候,会和头部博主达成合作意向,首先以非常低的折扣出售,同时搭售大于等于实际购车费的合作意向合同。个别特别着急的品牌,甚至直接送车(使用权)。有一些现在死掉的品牌,在某段时间突然爆发式的很多网红开他家的车,基本就是这么来的。这个操作很多新势力也有。

那么拿到保底合作的头部博主毕竟还是少数,但是既然品牌做了这么大的投入,肯定有对应的投放,这种时候一些中小博主为了能够在品牌投放的时候吃到一杯羹,那么就开始先投资买车,然后分享成为代表KOC,然后和品牌方再谈合作。这就相当于垫资进组了。

这种情况在2023年的时候就开始成为一种行业潜规则了。因为博主这边也都形成了个产业链式的,就是买新车,做活动,半年多一年热度没了,当二手卖掉。只要收入大于折损就好了。

当市场状态好的时候,大鱼吃撑,小鱼也能吃饱,那么就没问题。但是内卷几年后,连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

真正打破规则的首先是小米。以前面那种心态买小米的很多中小博主都亏了,然后雷军自己就是超级大V,而且雷军非常重视营销,但是他拒绝撒钱式营销。很多和雷军有私交且作为小米的一些传播咨询的媒体,和我交流的时候都说,雷军在设计准备发布会的时候,不断的问他这个场景怎么样能够做到一说出来就能形成病毒式自动传播的效果,减少营销成本。所以这就决定了小米对传统营销的投入是很少的,这也反过来对此前自我感觉很好的新势力传播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反正最后的结果是老板说我不能再给你们营销那么多钱了。

所以现在很多都是MCN机构买一台车,然后旗下的网红轮流用,轮流”提车“和轮流测评。

正如我此前说的,车企对于自媒体类别会按照平台区分为更加细致管理的群体,然后根据价值观和过往评论的风格来进行投放,然后形成用户圈层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