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包围大常村,情急之下,常大娘把肖华司令员藏在枣堆里,谁知日军尝了一个枣子后,却说:“把枣子都拉走!”
在1938年的一个清晨,山东乐陵的天空被乌云笼罩,大常村的村头炊烟袅袅升起。刘香惠,村里人称之为常大娘,正在忙碌地准备早餐。她的丈夫,常培仁,虽然不能说话,但眼神中满是对妻子的关爱。
这一天,肖华司令员与几名干部来到了大常村,目的是在乐陵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会议的地点选择在常大娘家中,这对她来说既是荣耀也是巨大的风险。
肖华和同志们进入屋内,开始商讨重要的抗日事宜。常大娘则坐在门口,手中拿着针线,表面上是在缝补衣物,实则紧张地关注着村口的动静。会议进行了大半天,肖华司令员还在和同志们热烈讨论。
突然,常大娘的眼角瞥见一队日军正快速向村子靠近。她立刻收起针线,急忙进屋告知了肖华。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肖华镇定思索,而常大娘灵机一动,指着屋角堆满的枣子说:“藏在这里。”
在常大娘的帮助下,肖华迅速躲进了枣堆里。常大娘则迅速将枣子堆得更加杂乱,以掩人耳目。日军很快闯入了常大娘的家中,开始搜查。
一名日军士兵随手抓起一枚枣子,放入口中尝了尝,然后突然对他的同伴说:“把这些枣子都拉走!”常大娘听到这话,心中一沉,却依然面不改色地站在一旁。
日军开始搬运枣子,而肖华就藏在其中。常大娘站在一旁,尽力掩饰自己的紧张。就在这时,常培仁出现在门口,他看到家中的情况,虽然不能说话,但目光中充满了担忧。
日军搬走最后一筐枣子,常大娘的心沉到了谷底。但奇迹般地,肖华并没有被发现。常大娘深知,肖华必然是在转移过程中找到了逃脱的机会。
日军离开后,常大娘和常培仁紧紧拥抱,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尽管危险,但他们为能帮助八路军,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
这件事很快在大常村及周围地区传开,成为了抗日故事中鼓舞人心的一篇佳话。村民们纷纷谈论起常大娘的机智和勇气,她的行为激励着每个人在艰苦的抗战中坚持下去。
几个星期后,肖华再次回到大常村。他穿着八路军的制服,步伐坚定。他直接来到常大娘的家门前,敲响了门。常大娘听到敲门声,迅速走出屋外。看到肖华站在门前,她微微一愣,随即露出欢迎的笑容。
肖华向常大娘行了一个军礼,表达他的敬意和感激。他说:“常大娘,您的勇敢和机智救了我一命,我永远不会忘记。” 常大娘听后,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她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此时,常培仁从屋内走了出来,他看着肖华,眼神中流露出对这位抗日英雄的尊敬。肖华向他点头致意,然后转身对常大娘说:“我们八路军会继续在这一带活动,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告诉我们。”
常大娘和常培仁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常大娘说:“司令员,我们村子的人民都支持你们,抗日战争一定会胜利的。” 肖华听后,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神色。
随后,肖华和常大娘交谈了一些日常生活的话题。肖华询问了村里的情况,以及日军的动态。常大娘简单地回答了他的问题,并提供了一些她所观察到的信息。
临别时,肖华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了一块军用布,递给常大娘,说:“这是我们部队的军布,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希望能对您有些帮助。” 常大娘接过军布,向肖华表示了感谢。
肖华离开后,常大娘和常培仁站在门口,目送他远去的背影。常培仁握住了常大娘的手,两人默默地站在那里,直到肖华的身影消失在远方。
自那以后,常大娘的家不仅成为了八路军在该地区的隐秘联络点,更成为了抗日力量的重要支撑。常大娘和常培仁始终坚定地支持着抗日工作。他们为八路军提供情报,同时暗中协助村里的抗日力量。在这段艰难的岁月中,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为许多人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和支持。
在一个充满紧张气息的夜晚,常大娘的侄子,常树芬,无意中惊动了正在搜查的日军。日军误以为他是八路军的成员,立刻展开了追捕。常树芬在日军的追逐下逃进了熟悉的枣林,利用他对枣林地形的精确了解,成功甩掉了日军的追踪。这场追逐,不仅让常树芬脱险,也使得藏在枣堆中的肖华得以安全逃脱。
在这起事件之后,常大娘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家的安全措施。她在家里挖了一个地道,使得即使在日军搜查时,八路军的干部们也可以迅速躲藏起来。这个地道不仅一次又一次地保护了八路军的成员,也成为了抗日故事中的一个传奇。
战争期间,常大娘家接待了无数次的八路军,他们都对常大娘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激。即使在日军多次搜查她家时,常大娘也从未让任何一名八路军成员被捕。这成为了她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后,常大娘的贡献被广泛认可。她连任乐陵县第一至第三届人大代表,这不仅是对她个人英勇行为的认可,也是对她多年来为国家所做出贡献的肯定。在她余生中,常大娘不仅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尊敬,还经常接到曾经受过她帮助的八路军官兵的来访。这些官兵不仅来看望她,还经常寄钱给她,希望她能保重身体,并表示如果她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向他们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