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斯凯奇宣布退市斯凯奇退市:全球鞋业巨头的战略转身与行业变局 当地时间2025年5

斯凯奇宣布退市斯凯奇退市:全球鞋业巨头的战略转身与行业变局

当地时间2025年5月5日,全球第三大运动鞋零售商斯凯奇(Skechers,NYSE:SKX)宣布接受巴西私募基金3G资本每股63美元的全现金收购要约,交易总额达94亿美元,较其15日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30%。这一决定标志着这家成立于1992年、1999年上市的行业巨头将结束26年的公开市场历程,转型为私人控股公司。

此次交易已获斯凯奇董事会全票通过,预计第三季度完成。收购方3G资本承诺保留现有管理团队,由创始人罗伯特·格林伯格(Robert Greenberg)继续担任CEO,迈克尔·格林伯格(Michael Greenberg)与大卫·温伯格(David Weinberg)分别留任总裁和首席运营官。此外,现有股东可选择接受每股63美元现金,或57美元现金加新母公司不可转让股权,这一灵活方案既保障了短期收益,也为长期价值投资者提供了参与机会。

退市动因:关税重压下的战略突围

斯凯奇的私有化决策背后,是多重压力交织的行业困局:

1. 关税政策冲击

美国政府对中国、越南等主要采购地加征的关税成为“致命一击”。斯凯奇约90%的中国销售产品依赖“中国制造”,而美国市场贡献了其38%的全球销售额。新关税政策下,一双原本售价1100元的球鞋成本飙升至1700元,直接削弱了其“高性价比”核心竞争力。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在内的76家鞋企曾联名致信白宫,称新关税对平价鞋企构成“生存威胁”,若政策持续,部分企业恐面临倒闭风险。

斯凯奇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特别警告,全球贸易政策变化正对其业务构成重大风险。2024财年,美国市场贡献了公司38%的全球销售额,但关税的不可预测性不仅增加了运营风险,还可能通过价格上涨抑制消费需求。尽管公司尝试通过调整采购地、与供应商谈判及优化定价策略应对,但坦言无法完全抵消负面影响。

2. 中国市场持续疲软

作为斯凯奇最大的海外市场,中国市场的表现成为业绩“黑洞”。2025年一季度,斯凯奇在华销售额同比暴跌16%,连续多季度以两位数下滑。其下沉市场策略遭遇安踏、李宁等国产品牌的强力阻击,同时耐克、阿迪达斯通过降价和渠道扩张进一步挤压其生存空间。斯凯奇曾提出2026年中国市场销售额达300亿元的目标,但当前增速已难以支撑这一愿景。

3. 资本市场短期压力

退市前,斯凯奇股价今年已累计下跌28%,投资者对其增长前景信心不足。上市公司的季度财报披露要求与股价波动,使其在应对关税和市场变化时灵活性受限。私有化后,斯凯奇可摆脱公开市场监管束缚,更专注于长期战略调整,如供应链重组、数字化转型等。

退市影响:行业格局与品牌未来

1. 对斯凯奇的战略重塑

- 供应链调整:3G资本计划支持斯凯奇将产能从中国、越南转移至印尼、印度等关税洼地,预计18个月内完成产能爬坡。此举虽能缓解成本压力,但可能面临交货延迟、质量波动等风险。

- 品牌定位优化:退市后,斯凯奇可加大“舒适科技”研发投入,巩固在休闲鞋领域的差异化优势,同时探索专业运动赛道,如篮球、跑步等,以应对耐克、阿迪达斯的竞争。

- 渠道与市场拓展:继续推进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渠道扩张,目标占比提升至50%;加速亚洲新兴市场渗透,平衡区域风险。

2. 对行业的连锁反应

- 贸易政策警示:斯凯奇的退市凸显了全球贸易摩擦对鞋类行业的深远影响。更多企业可能效仿其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越南鞋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越南对美鞋类出口增长27%,但劳动力成本上升、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逐渐显现。

- 资本整合加速:3G资本的入局标志着私募股权对消费品行业的深度介入。此前,3G资本通过收购汉堡王、卡夫亨氏等品牌,以“成本控制+效率提升”策略著称,此次能否在斯凯奇复制成功经验,值得关注。

- 竞争格局生变:斯凯奇退市后,全球运动鞋市场份额可能向耐克、阿迪达斯集中,而安踏、李宁等国产品牌有望进一步抢占中低端市场。

3. 消费者与投资者的应对

- 消费者:短期内产品供应和售后服务不受影响,但需关注价格波动及供应链调整可能带来的产品质量变化。电商平台和线下门店仍正常运营,部分代理商可能推出折扣促销。

- 投资者:持有斯凯奇股票的投资者可选择接受现金收购或保留股权,长期需关注私有化后公司的战略执行能力及行业政策变化。

未来展望:私有化能否破解困局?

斯凯奇的退市是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一次战略豪赌。3G资本的“成本杀手”策略可能帮助其优化供应链、提升利润率,但过度压缩成本也可能损害品牌创新能力。此外,中国市场的复苏仍是关键,斯凯奇需在本土化、产品创新与价格竞争力之间找到平衡。

行业专家指出,斯凯奇的退市并非终点,而是转型的起点。若能在私有化后有效应对关税冲击、重塑品牌形象、拓展新兴市场,这家曾以“舒适科技”颠覆行业的巨头仍有机会在全球鞋业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反之,若未能解决核心问题,其市场份额可能被竞争对手进一步蚕食。

斯凯奇的退市是全球化退潮下企业战略调整的缩影。在关税、竞争与资本博弈的多重压力下,这家鞋业巨头选择以私有化换取战略自主权,其成败将深刻影响行业走向。未来,如何在效率与创新、成本与品牌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斯凯奇及整个运动鞋服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