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梁东方 婴儿一大早就被拽起来穿上衣服,站在客厅里,还处于懵懂状态。昨天已经跟她讲

梁东方 婴儿一大早就被拽起来穿上衣服,站在客厅里,还处于懵懂状态。昨天已经跟她讲了要去旅行的事情,她知道今天要出门,但是醒来还是不明就里地发着呆。 等坐着婴儿车到了等候机场大巴的宾馆大堂里的时候,她躺下,悠闲地甩着两只脚。眼睛转过来,瞥了一眼正给她拍视频的爸爸,甩脚动作一点都没有停,马上就又谁也不看地接着甩脚去了。这是不是一种对于即将到来的旅途的忐忑不安?不像,我宁愿相信她还不懂得预先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她只能看到当下有什么,眼前有什么。这使她从来不对未来焦虑,好像一直镇定自若、处变不惊,很难想象这与那个听到大一点的声音就会很害怕的婴儿居然是同一个人。 坐机场大巴,到候机厅,上飞机,婴儿都一如既往,好像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一样,虽然在机场大巴上很可能是因为有晕车反应而吐了一些食物。对于安检和手续和出关乘机的格式,她好像都已经有了相当的熟悉度。“嗯嗯”地指着妈妈的包,意思是该检查这个了。逗得安检员直笑,她却一点不笑,对于从来不笑的安检员的笑,还觉着有点奇怪。 到了香港,婴儿还是喜欢在窗台上爬,一边爬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地嗯嗯呀呀,对于窗外维多利亚港的景色则不闻不问,头都不扭一下。 婴儿到了东京,到了海南,到了济州岛,到了哪里都和在家里,在距离自己家不足一公里的街头巷尾一样,一以贯之地以自己自然的情态面对陌生的一切。绝对没有分别心,没有自己是什么地方的人现在来到了什么地方的比较意思。因为还不会说话,所以没有话语表达,绝对不顾影自怜,更不会发朋友圈。她的自由与自若,让成年人感觉真的应该从她身上学些什么。 不刷短视频,不看手机,只在观察,自己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给自足的世界里,这才是一个人应该有的本来的样子吧。 到了上海,晚上视频,不会说话的婴儿在手机里看见爸爸和爷爷,羞涩地笑了,前仰后合地打着滚笑。她在视频里显得很大的脑袋与清澈的目光让人在分别一段时间之后爱不释眼。 婴儿出门旅行了,所有原来一直在家里看护她的人就都有了自由时间。如她的父亲,如她的爷爷。她的父亲晚上终于可以睡整觉了,我则不必因为傍晚没有去带她出去玩而内疚。但是想念如影随形而至,借助视频正可实现这样的渴望。 她穿着奶奶的棉夹克,只露着两只脚,像一个玩偶一样在地面上小步快走,一溜歪斜踉跄。眼睛瞪得圆圆的,处于一种只见眼前之物、完全不及其余的状态,对于任何眼前事物的细节都充满了好奇而专注的凝望。 看见奶奶躺在妈妈躺过的枕头上了,她就过去推。这是婴儿对事实上的远近亲疏关系的毫不掩饰的直接表现。 看昆虫博物馆,不仅对墙上的昆虫标本感兴趣,对地面上画的线也感兴趣,在她的眼里是没有什么主次之分的,一切都是观看和玩耍、学习和认知的对象。 到任何环境里都处变不惊,低调沉稳,自然而然,不掩饰好奇心。这是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到上海“游学”旅行的状态,总体来说属于学龄前的大量吸收、全神贯注地吸收学习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的美好阶段。 在夜色里走过曾经进去玩过秋千的小区,便一定要往回走,进到那个小区里再去玩二十分钟秋千。 离开陆家嘴的时候,她认真地跟东方明珠塔摆着手说:拜拜。婴儿生活在物我同一、物我相融的世界里。 在机场大厅里去接旅行归来的她,看见她在后面走着,跟着用婴儿车推着巨大行李的妈妈。突然发现她走路不再趔趄蹒跚,真正会迈开步子走路了。这是旅行的收获吗,不去旅行的话是不是也会在这样一段时间以后习得了正确的走路姿态呢? 回到家,她既兴奋也很收敛,站在客厅里扒着头看开着门的阳面卧室,确认是自己熟悉的场景立刻就奔了进去。先看到了她离开家的这段时间里新添的书架,然后就抱起了和她爸爸视频的时候就想吃的饼干桶。 妈妈说洗手,她就去厕所旁的洗手池洗手。洗手回来才伸手从饼干桶里抓了一小块饼干吃。这其实很不容易,因为中间是很有一段路,路上还有很多物象,都没有转移她的注意力,她还记得回来吃饼干。 有人说婴儿是完全不在乎你带她走出去多远的,即便是楼下的空地也乐此不疲,即便是到了外地以后也不过是围着一个高台转来转去停不下来。所有旅途的颠簸和飞行的花费都不过是在以大人之心度小孩之腹而已。 由以上经历看,不尽然。旅行还是能让婴儿在短时间内“见多识广”起来,世界巨大的背景给她幼小而专注地观察力留下的印象,一定会影响她对其所刚刚降临不久的这个世界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