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72年,勾践赐死灭吴功臣文种,文种心有不甘问:“我助你灭吴国称霸诸侯,如今就要等不及杀功臣了吗?”勾践扔下剑,转身说:“你的七条灭吴计,我仅用三条就把吴国灭了,剩下的你到地下为先王讲吧!” 勾践在吴国为奴的日子里,文种守着越国,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安抚百姓,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等待着勾践归来的那一天。 终于,勾践忍辱负重多年,回到越国,君臣同心,带着越国将士一举攻下吴国。当夫差在姑苏台上绝望自杀时,文种以为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他能和勾践一起,看着越国越来越强大。 可谁能想到,这胜利的果实还没捂热,勾践就对他起了杀心。文种握着勾践扔下的剑,手在发抖。他想起这些年和勾践一起熬过的苦日子,想起自己为了越国殚精竭虑,如今却要落得这样的下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句话,竟然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 文种不甘心,却也明白,在权力面前,君臣情谊不过是一层薄纸。他缓缓拿起剑,仰天长叹:“我文种一生为了越国,问心无愧!”寒光闪过,一代名臣倒在了地上。而勾践站在宫门口,望着文种的尸体,眼神冰冷。他害怕啊,害怕文种用剩下的四条计策对付自己,害怕文种功高震主,威胁到自己的王位。 勾践的这一举动,看似是为了稳固王权,实则寒了天下人的心。那些曾经愿意为他赴汤蹈火的臣子,看到文种的下场,谁能不心惊?这也让我们看到,在权力的游戏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曾经共患难的君臣,最终还是逃不过“卸磨杀驴”的宿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