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谈隐藏式门把手弊端
当 “科技感” 变成 “反人类”?车企该醒醒了!
长城汽车董事长 这话真是行业敢说真话的 “清醒剂”!隐藏式门把手看似高端,实则是一场用安全和钱包买单的伪需求狂欢——
一、安全隐患被 “颜值” 掩盖
魏总提到的 “碰撞断电打不开” 绝非危言耸听:市场案例显示,部分车型在极端工况下(如低温冻结、电路故障、碰撞冲击),依赖电力驱动的隐藏式门把手故障率显著升高。当传统门把手能在 0.3 秒内机械解锁时,这类设计却可能让用户在紧急时刻陷入 “开门困境”,安全冗余度被所谓 “设计美学” 狠狠稀释。
二、成本游戏谁在买单?
从 100 多元的传统门把手,到动辄上千元的隐藏式总成(含电机、传感器、密封组件),车企为 “低风阻噱头” 付出的成本,最终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更别说后期维修 —— 一个门把手模块更换价轻松破万,用户不仅为 “鸡肋升级” 多花冤枉钱,还要承担更高的使用和维护成本,性价比何在?
三、“优点” 背后的数据魔术
风阻降低 0.01Cd 能带来多少续航提升?实测数据显示,在主流电动车上仅相当于多跑 2-3 公里,几乎被空调、胎压等日常变量抵消。但为了这点 “蚊子腿” 优势,换来的是密封性下降(高速漏风、雨天渗水频发)、冬季使用不便(需额外加热功能),甚至要牺牲最基本的可靠性,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四、汽车设计该回归 “以人为本”
欧盟早已要求隐藏式门把手必须配备机械应急解锁装置,但国内市场仍有不少车型 “偷工减料”。当部分品牌率先回归实用化设计,我们更该反思:汽车工业的进步,不该是用 “反直觉操作” 彰显 “高端”,而是让安全、可靠、便利成为标配。
魏建军的直言,撕开的是行业集体跟风的浮躁。隐藏式门把手不是 “高端必选项”,而是车企为营销制造的 “伪命题”。与其在车门上玩 “科技杂技”,不如把心思花在用户真正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