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26年,年羹尧得知自己将要被问斩,索性把怀孕的小妾送给一秀才,并坚持孩子要姓"生"。秀才提出了质疑,不料年羹尧一句话便让秀才俯首称臣,霎时间知道了雍正的秘密。 公元1726年那会儿,年羹尧老兄收到消息,说自个儿脑袋要搬家了。雍正爷当政的第四年,这老兄因为功劳太大,盖过了皇上的风头,结果就被秋后算账了。那时候,大家都知道“跟皇上混,风险大”,年羹尧就算给雍正拼死拼活地卖命,最后还不是落得个“用完就扔”的下场。从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一眨眼变成了牢里的倒霉蛋,这都是因为权力和猜忌那俩玩意儿,中间隔了个太平洋那么宽,根本没法填平。 那天晚上,月亮跟没吃饱饭似的,暗暗的,屋里头的蜡烛也是摇来晃去的。年羹尧自个儿坐在书房里头,眼瞅着死神就要敲门了,他眼里头没害怕,倒是满满当当的遗憾——家里头还有个怀孕仨月的小妾呢,肚子里的娃还没长全乎呢。他一琢磨,自己这一走,娘俩指定得跟着倒霉。所以,他打算把小妾托付给一个常来串门的秀才哥们儿。“老兄,你能不能收留这小丫头?”年羹尧对着秀才说道,那表情淡定得好像是在聊明天的天气咋样。秀才一听这话,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愣了半晌,才摆手说:“将军,您这是唱的哪一出啊?您可是大名鼎鼎的英雄好汉,咋会混到这步田地?” 年羹尧嘴角一撇,哼了声:“这世界上的事儿,复杂着呢,哪是你这书呆子能琢磨透的?想当年九龙夺嫡,那场面,血都快流成河了,现在的局面,都是那时候闹出来的。”秀才心里“咯噔”一下,隐约感觉这里面水挺深,但又不敢瞎打听。 接着,年羹尧提出了个要求:“等孩子落地了,得姓‘生’,别姓年。”秀才挠挠头,一脸懵:“为啥要改姓呢?”年羹尧直勾勾地盯着他,慢悠悠地说了一句,吓得秀才差点没坐稳:“因为‘生’这个字里头,有大学问呢,不光是为了躲灾,还得让你知道,这小家伙的血统,可能比你想的还要高贵。”秀才这家伙,突然之间就跟被雷劈中似的,恍然大悟!原来年羹尧那哥们儿早就把雍正上位那点事儿看得透透的。那些说九龙夺嫡的事儿,看来还真不是瞎掰的。而且啊,年羹尧给自己整了个“生”姓,简直就是给自己留条活路的绝妙一招嘛! 第二天一大早,秀才带着他的小老婆,悄无声息地脚底抹油,溜出了京城。没多久,年羹尧被赐死的消息就炸了锅,全国上下都知道了。而那位小老婆呢,跑到鸟不拉屎的地方,生了个大胖小子,取名就叫“生”。打那以后,“生”姓这一家子就这么传下来了,成了年羹尧那条没走完的生命线上的新起点。 你说这命运吧,它就像个调皮鬼,历史呢,又锋利得跟刀似的。但总有那么些人,能在悬崖边上找到根救命稻草,留下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