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越南是如何恢复人口的?当地人忍痛讲述,这些个方法太狠了! 越南,这个位于东南亚的国家,在 上世纪经历了,残酷的战争洗礼。先是在二战期间被日本占领,随后又陷入了长达 14 年的越南战争(1961 - 1975)。 据统计,越南在战争中的死亡人数,高达 800 多万,其中包括 500 多万无辜平民,而当时越南全国的总人口才 2000 万左右。 战争结束后,越南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人口锐减和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成为了越南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大量男性在战争中丧生,越南的男女比例一度失衡到 1:7 。 在农村,年轻男性更是稀缺,许多家庭失去了主要劳动力,田地荒芜,生活陷入困境。而在城市,重建工作也因为缺乏足够的劳动力,而进展缓慢。 于是,一系列在今天看来让人难以接受的措施相继出台,而越南女性则成为了,这场人口恢复计划的主要承担者。 越南在建国之初就确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并宣布了男女平等的原则 。然而,在战争结束后,越南政府虽然没有在法律层面,正式承认一夫多妻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默许了这种现象的存在。 在一些农村地区,“配偶共享”“多女共夫” 的情况屡见不鲜。比如在安江的一个村子里,十几户妇女共同住在一个小院,院子中间住着一名 34 岁的退伍军人,他成为了这些妇女共同的丈夫。 另外,1976 年,越南正式启动人口扩增计划,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降低法定婚龄。 女性的法定婚龄,从原本的 18 岁降至 16 岁,男性从 20 岁降至 18 岁。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情况更为糟糕,部分农村地区对女性的结婚年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一些越南女性甚至在 13 岁就被迫结婚。 还有就是,为了鼓励女性多生育,越南政府设立了,各种生育奖励措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 “生育英雄勋章”,专门授予那些生育多的女性。 此外,各地还有不同形式的实物奖励,例如生满 5 胎可以换取铸铁锅,生满 10 胎则能获得自行车等。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许多家庭盲目追求生育数量 ,而忽视了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孩子的成长环境。 甚至,为了确保人口的快速增长,越南政府还对计划生育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他们组织了专门的夜间巡逻队,在全国各地搜查避孕药和堕胎诊所。 靠着这些激进的人口恢复策略,越南的人口数量却是在短期内,有了显著增长 ,从 1975 年的约 4500 万增长到 1992 年的突破 7100 万 。然而,这种增长背后却隐藏着沉重的代价,也给越南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在这场人口恢复计划中,越南女性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她们沦为了生育机器,身体和精神都遭受了极大的折磨。 由于早婚早育和频繁生育,女性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据统计,女性生产时的死亡率飙升至 3.8% ,是普通时期的 4 倍之多。 再就是,高生育率导致了,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 。在教育方面,学校数量不足,老师人数不够,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只能过早地进入社会劳作,这也制约了越南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增长。 虽然越南拥有丰富的劳动力,每年大约有 100 万年轻人,达到工作年龄进入市场,但城市就业市场却无法吸纳如此庞大的劳动力群体 。 据越南官方统计,1984 年越南全国失业人数为 250 万,到了 1988 年,这一数字就飙升至 400 多万 。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越南政府逐渐意识到,高生育率带来的问题,已经超出了预期。 于是乎,1988 年 10 月 18 日,越南政府正式实施了,一项关于控制生育的新规定,要求每对夫妇只能有两个孩子 。 同时,对双方父母的生育年龄,也做了具体规定,母亲生育年龄不得低于 22 岁,父亲不得低于 24 岁,第一胎和第二胎之间必须间隔 3 年 。 这一政策的转变,标志着越南从鼓励生育转向了,控制生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