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60年初,中国、尼泊尔就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再度展开谈判,但尼泊尔首相寸步不让,双方僵持不下,伟人:阁下是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 (信息来源:环球网2019.10.4北凌绝顶——1960年中国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始末) 故事的开端,源于珠峰在尼泊尔人心中的非凡地位,他们称这座山为“萨迦玛塔”,意为“世界之母”或“高达天庭的山峰”,其文化和宗教意义深入人心,这份对山的崇敬与依恋,自然影响着他们对归属权的认知,而1953年,尼泊尔登山家丹增·诺尔盖与新西兰探险家埃德蒙·希拉里首次成功从南坡登顶,更让尼泊尔认为拥有珠峰是理所当然。 然而,中国对珠峰的主权主张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根基,早在清代康熙年间,中国就对珠峰进行了勘测,《皇舆全览图》上明确标示了珠峰位置,这份历史图证,有力证明中国早已将其纳入版图,尽管尼泊尔方面情感上难以割舍,但中国拿出的历史依据清晰而坚定,强调珠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时的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也为中尼之间的谈判增添了不确定因素,西方世界虎视眈眈,正寻机利用中尼分歧制造摩擦,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决珠峰归属问题,既是维护国家主权,又关乎新中国如何在大国博弈中保持自身定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破局,周恩来总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多次亲自前往尼泊尔进行谈判,耐心阐述中方立场,表达希望通过友好协商解决问题的诚意,可彼时尼泊尔态度颇为坚持,认为珠峰整体属于尼泊尔,谈判一度陷入了僵局。 谁知,关键时刻,中国领导人展现了另一种超凡的智慧,在与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的一次会谈中,毛泽东主席没有绕弯子,开门见山地问,阁下是想把珠穆朗玛峰全部划归贵国吗,紧接着,他抛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不如一人一半,北坡归中国,南坡归尼泊尔,就连那峰顶,也“一人一半”。 毛主席此言,既体谅了尼泊尔深厚的民族情感,又坚定维护了中国的主权,更将问题引向了共存共赢的思路,为后续的解决注入了灵活与友好的基调,尽管如此,尼泊尔方面依旧未能完全接受,他们心里总有个疙瘩:中国从未从北坡登顶过珠峰。 是的,这成了尼泊尔在谈判桌上抓住不放的关键理由,北坡,这条被西方探险家视为“死亡路线”,无数次尝试都折戟沉沙的线路,其难度远超南坡,可为了国家尊严,为了终结争议,中国决定组织登山队,向这座看似不可逾越的北壁发起挑战,这次攀登,不仅是体育竞技,更是一场政治宣示。 1960年,一支由214人组成的中国登山队壮怀激烈,向珠峰北坡发起冲击,他们要面对的是海拔近七千米的“北坳”,那令人眩晕的冰壁;还有那几乎垂直的“第二台阶”,是横亘在登顶路上的天堑。 正是这里,队员刘连满在冻伤严重的情况下,不惜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人梯,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向上攀登,这份牺牲精神感动了所有人,最终,在那令人心潮澎湃的1960年5月25日凌晨,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位勇士踏上了世界之巅,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珠峰顶猎猎飘扬! 这次震撼世界的壮举,不仅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民征服极限的能力与意志,也让尼泊尔方面失去了继续在“登顶”问题上纠缠的理由,政治智慧打破了僵局,而勇士的攀登则奠定了最终解决的基础。 1961年,水到渠成,中尼两国正式签署了边界协定,明确了珠峰的归属,北坡属于中国,南坡属于尼泊尔,这座世界最高峰,由此从一度的争议焦点,变成了象征中尼两国人民友谊与合作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