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明确仲裁监察协调联动机制,对仲裁、监察机构的案件受理原则、案件处理分工、案件协办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通过首问受理引导、联络移送、联合办案、疑案研讨等制度,理顺关系、明确责任、畅通通道。
探索仲裁监察协同办案
近期,在处理宜都市某矿业拖欠数名外省籍农民工工资案件中,仲裁员与劳动保障监察员联合行动,快速锁定证据并督促企业支付拖欠工资,实现案件闭环处理。
宜昌市统筹调解仲裁与劳动监察工作,实行“分工不分家”模式,成立监察工作专班,与仲裁院共同履行劳动维权职能。各县市区推行调解仲裁与劳动监察合署办公,统一窗口服务。宜都市、远安县撤销劳动监察局后,将劳动监察的职能、人员转入新成立的劳动保护中心,融合调解仲裁服务事项,高效推进劳动维权。
合力推进争议源头治理
近期,宜昌市某企业欠缴职工社保费,并计划进行裁员,部分职工向劳动监察机构进行投诉。仲裁、监察机构组建联合专班,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督促企业及时补缴社保费,依法依规开展经济性裁员,确保补偿及时兑现,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也帮助企业减负增效。
宜昌市建立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对仲裁立案、社保欠费、参保减员、工伤认定、来电来访、信访维稳及12345平台等数据信息进行归集、分析、预警,按照高、中、低风险,联合处置劳动关系领域风险;仲裁、监察与社保、就业等机构通过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千万服务”、建立流动仲裁庭、上门调解、入企培训等方式,深入企业开展宣讲、排查风险,指导企业规范劳动用工、预防劳动争议;对裁员欠薪等紧急重大案件,“仲裁+监察”联动调查核实,消除风险舆情、提升处置效率。
建立案件信息共享机制
市民何女士在伍家岗区某个体餐饮店从事洗碗工作,工作时摔倒致肋骨骨折。近期,何女士到人社部门申报工伤。工伤争议联合调解中心调解员与餐饮店老板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赔偿协议。
宜昌市仲裁院选派业务骨干,与工伤机构协同办工,创新设立工伤争议联合调解中心,搭建工伤争议多元化解平台,共同化解工伤权益类劳动争议。该中心自去年12月成立以来,已调解工伤争议案件19件。
宜昌市建立信息共享移交机制,仲裁机构掌握的欠薪、欠保、工伤等风险线索,及时向劳动监察等执法部门进行移交,通过行政执法手段,督促相关企业纠正违法行为、依法规范用工、源头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