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8年,桂军师长凌压西俘虏了两名日军。他看着鬼子矮小的身材,围着绕了三圈,突

1938年,桂军师长凌压西俘虏了两名日军。他看着鬼子矮小的身材,围着绕了三圈,突然眼珠一转,哈哈大笑说:“这次,咱们赢定了。”   凌压西,1891年生于广西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经历贫苦,仅有六年的私塾教育。年少的他不得不辍学,为生活奔波。这段经历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也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1917年,凌压西加入了南宁的模范营,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他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渐升至高级军官,成为桂系的重要将领。   在1938年的黄昏时分,凌压西带领的189师驻守在武汉郊外的一片广阔原野上。阳光从云层中透出些许光芒,照射在准备战斗的士兵们身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正如他们即将面对的艰苦战斗。风中带着泥土的气息,偶尔传来远处炮火的轰鸣声,提醒着每个人,战争的残酷就在眼前。   那天,当两名日本俘虏被带到凌压西面前时,他们被绑着手脚,衣服破旧,脸上带着不安和疲惫的表情。凌压西绕着这两个矮小的日本兵走了三圈,仔细观察他们的体型和面容。周围的士兵们静静地观望,不知师长将作何决策。突然间,凌压西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他仿佛在这两个疲惫士兵的身上看到了某种胜利的机会。   随即,凌压西迅速下达命令,挑选出身材魁梧、体格强健的士兵,组成了特别的“高个团”。他命令这些士兵用铁锹和其他工具开始在原野上挖掘深广的战壕,战壕的深度要比一个成年壮汉的身高还要高出二十公分。挖掘的过程中,士兵们汗流浃背,土块和泥土飞溅四周,但他们的动作却异常麻利,因为他们知道这关系到生死存亡。   工事完成后,这些深沟宽壕的样子颇为怪异,一眼望去,仿佛大地上的伤疤。然而,凌压西的脸上却洋溢着信心的光芒。他进一步指示,每个战壕中都放置一个小板凳,士兵们可以站在板凳上随时观察敌情。当然,这些板凳也有另一个用途——在日军掉入战壕时,增加他们逃脱的困难。   日军来袭的消息如同春雷般在部队中传开。日军的坦克隆隆作响,尘土飞扬中,日军士兵的身影愈发显得渺小。当他们欢呼着冲向看似空旷的战壕时,未曾意料到的危机正在等待着他们。随着第一批日军的掉落,战壕的真正功能展现无遗。日军士兵在战壕中挣扎着,但由于战壕的深度,他们无法轻易逃出。   “高个团”的士兵们则站在战壕上方,利用身高优势,向战壕内的日军发起攻击。由于“高个团”士兵的体型优势,他们可以轻松地压制住试图攀爬出战壕的日军。此外,这些战壕也成功地阻挡了日军坦克的进攻,坦克无法越过深广的战壕,机械地在战壕边缘徘徊,无从下手。   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虽然“高个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保持了阵地的稳固,但胜利的天平最终还是因为上级的撤退命令而倾斜。凌压西心中无比沉重地下达了撤退命令,士兵们虽不愿,但还是遵命行事,默默地收拾装备,撤离了这片曾经浴血奋战的土地。   尽管战斗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凌压西的这一战术妙计,依然在士兵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后来许多老兵回忆战争的一段佳话。   凌压西的这一战术虽然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于国民党内部的腐败与指挥不当,黄广会战最终以失败告终。1940年,凌压西再次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但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深感失望。1944年,他毅然决然地辞去军职,返回家乡务农,拒绝再次出山。   新中国成立后,凌压西受到解放军与老百姓的影响,开始参与地方政治,为家乡的发展献策。他的晚年生活在政治与社会工作中度过,1969年在南宁逝世,享年79岁。凌压西的一生是从农民到将领再到政治参与者的华丽转变,尽管经历了战争与挫败,但他始终保持了对国家与民族的忠诚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