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张闻天问王稼祥:我始终想不明白,我军只有3万人马,凭什么能战胜几十万强敌?王稼祥

张闻天问王稼祥:我始终想不明白,我军只有3万人马,凭什么能战胜几十万强敌?王稼祥得意一笑:“就凭毛主席的一副对联!这可是我军战胜强敌的一大法宝!”     一次,张闻天找到老友王稼祥,两人叙起当年抗日战争的往事。张闻天好奇地问道:“我军只有3万人马,为何能战胜敌军的几十万人呢?”

  王稼祥神秘的笑了笑,说:“就靠毛主席的一副对联!”

  王稼祥于1906年出生在安徽省泾县厚岸村,年少时目睹国家积弱和民生凋敝,决心报效祖国。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参加革命队伍。民国初年,各路军阀混战,王稼祥看到军阀割据的腐朽统治,对现实深感失望。  

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希望在这里找到拯救中国的道路。三年后,他进入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读书,同年转为正式共产党党员。1930年,回到上海,任职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

  1935年遵义会议上,王稼祥挺身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两人关系更加密切。毛泽东曾多次说过,王稼祥在党的历史上是有功劳的,他在遵义会议上投了“关键的一票”。会后,他加入中央军委,与毛泽东配合指挥长征和后续作战。  

其实刚进入红军,王稼祥不理解总是独来独往的毛泽东。一次战役,王稼祥负责据点防守,敌军突然来袭,王稼祥担心敌强我弱,想率部突围。

没想到毛泽东及时送来自书对联,告诫他务必坚守阵地,严阵以待。后来根据对联上的策略应敌,取得以少胜多的结局,王稼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毛泽东早已洞察先机,用心良苦。

  此后几次战役,王稼祥认真贯彻毛泽东的指示,都获得了胜利。他开始崇敬起这个深谋远虑的领袖来。  

那次战役,几十万敌军声势浩大地来袭,王稼祥按对联上的策略计谋佯装失败以迎敌,待敌军深入我军腹地后显露疲态,我军再突然反扑,成功实施反包围,一举歼灭敌军。  

战后毛泽东称赞王稼祥执行得当,王稼祥谦虚表示这得益于毛主席英明指点。

  张闻天听后恍然大悟,原来红军之所以能战胜强大敌人,全靠毛泽东的出色军事指挥艺术和政治动员能力。毛泽东不仅是军事家,更是思想政治家,是红军最伟大的领袖。  

王稼祥点点头说,那副对联上写着:“严阵以待,从严治军,戒骄戒躁,以身作则”。这正是毛泽东根据实战总结出的红军取胜之道:退为进,引敌深入,休整时扰乱敌军,消耗敌锋气,追击败退之敌,设伏围歼。  

张闻天听后深受触动,原来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蕴含了如此精深的军事智慧!毛泽东确实是一代军事战略大师。

  新中国成立后,王稼祥历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外事小组副组长、中央委员等要职,晚年仍精神矍铄,经常与人畅谈当年革命逸事。他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自己这一生最荣幸的就是能跟随这位伟大领袖,见证了中国的巨变。

  两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追忆着那个困苦却又辉煌的岁月。和平年代的人可能难以想象当时的艰辛,但正是在牺牲奋斗中铸就了新中国的辉煌。我们会像他们一样会牢记毛泽东的教导,继续为国家的富强繁荣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