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教授金灿荣断言“特朗普大概在今年11月份会挺不住”!接着他分析说之所以现在特朗普的政策摇摆,很可能就是“为了让对手捉摸不透。” 金灿荣教授用三把“刀”精准解剖了特朗普的困境:企业库存见底、选民钱包缩水、转移产业链失败。 先说说企业库存的定时炸弹,美国长滩港和洛杉矶港的吞吐量,现在比疫情期间还惨,洛杉矶港5月份取消了17个航次,22.4万个集装箱没了着落,库存最多撑六到八周。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4月份企业库存同比下降了3.2%,创五年新低,企业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毕竟生产线停摆一天,损失就是天文数字,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就像往已经见底的库存里再捅一刀。 再看选民钱包缩水,现在美国普通家庭今年要多掏3800美元,低收入家庭收入损失占比高达4%,超市里的日用品价格涨了15%,鸡蛋价格暴跌69%的新闻,被特朗普拿来当政绩吹嘘,可老百姓心里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回光返照。 4月份美国的通胀率虽然回落到4.3%,但核心通胀依然顽固,选民们看着缩水的钱包,心里早就把特朗普的名字刻在了秋后算账的小本上。 最后是转移产业链的黄粱一梦,特朗普喊了八年的制造业回流,现在成了国际笑话,富士康在河南的工厂,周边300公里能搞定95%的零部件,美国呢?工程师稀缺、劳动力成本高、产业链配套不足,这些问题就像三座大山,压得美国制造业喘不过气。 美银证券的报告虽然预测2025年制造业PMI会回升,但4月份全球制造业PMI已经跌到49.1%,美洲更是连续三个月下降。 特朗普的折腾,说白了就是一场极限施压的赌局,他以为通过频繁调整关税、释放谈判烟雾弹,就能让中国妥协,5月份他前脚宣布对进口电影征收100%关税,后脚又取消部分汽车关税,政策摇摆得像个醉汉。 但中国可不是吓大的,中国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7%,消费结构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这是特朗普永远算不准的底牌。 特朗普的政策,正在把美国推向内乱的深渊,纽约州、亚利桑那州等12个州联合起诉他滥用关税,加州州长加文·纽森更是公开反对,4月份全美爆发了1400场抗议活动,民众举着“住手!”的标语,要求特朗普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