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开国少将甘祖昌,因脑部受过伤3次申请回老家乡下当农民,中央批准后,谁也没想到,这位昔日虎将归田后,竟会给中央带来一场意想不到的震撼与惊喜! 当甘祖昌带着全家老小,扛着行李走进江西莲花县沿背村时,乡亲们都围了过来。有人偷偷嘀咕:“这大官莫不是犯了错,被打发回来了?”也有人直勾勾盯着他身上洗得发白的军装,怎么都想不通——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偏要回来啃红土地,图个啥? 甘祖昌没多解释,第二天就挽起裤腿下了田。他脚上的解放鞋沾满泥巴,和村里的老汉们一起弯腰插秧,谁见了都忍不住揉眼睛。可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这“泥腿子将军”不简单。
村里的水渠年久失修,他带着大伙勘测地形,硬是用废木料和石块搭起新水渠;农田灌溉缺水,他翻出在部队学的机械知识,捣鼓出简易抽水机。白天干活,晚上就着煤油灯,他还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琢磨着怎么改良村里的耕作法子。 消息传到县里,领导们赶来一看,都惊住了。只见甘祖昌蹲在田埂上,手里攥着几株稻苗,正和老农们讨论选种。他住的土坯房里,墙上挂着自制的农具改良图纸,桌上摆着省吃俭用买来的农业书籍。有人劝他:“老将军,您享享福就行,这些粗活交给年轻人干。”甘祖昌把草帽往头上一扣:“我回来就是当农民的,不干活算啥农民?” 几年间,沿背村变了模样。荒山坡上种满了茶树和果树,新开的梯田层层叠叠。甘祖昌还自掏腰包,办起了夜校,教乡亲们读书识字。他的孩子们也没闲着,跟着父亲修水库、建电站,把所学知识都用在了乡村建设上。有次县里统计,甘祖昌回乡后牵头搞的建设项目,竟让村里的粮食产量翻了几番。 这份成绩单,很快传到了中央。人们这才明白,这位将军脱下军装,却没卸下肩上的责任。他用打仗的劲头搞生产,把自己的抚恤金、工资全投进了家乡建设,自己却过得比普通农民还简朴。当其他退休干部在城里安享晚年时,甘祖昌在田间地头日晒雨淋,只为兑现“为人民做一辈子好事”的承诺。 甘祖昌的故事,像一阵清风,吹进了无数人的心里。他证明了,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发光发热。从战场到农田,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颗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而这份初心,或许就是给国家和人民,最珍贵的“军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