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弦动两岸情 古韵谱新声——南安码头镇“五一”南音汇演暨民俗巡游展现非遗传承活力

中国台湾网5月6日讯千年雅乐穿云起,一脉乡音连海峡。5月1日,南安市码头镇以“弦韵牵两岸?南音共传承”为主题,举办非遗巡游与交流汇演活动。18支南音队伍、200余名表演者以古乐为媒,通过“行走的非遗课堂”与“两岸共奏千年曲”两大篇章,再现明代《泉州府志》“千家罗绮管弦鸣”的盛况,谱写新时代非遗传承的动人乐章。

非遗巡游:穿越古今的"行走课堂"

午后3时,18支南音方阵身着汉服、畲族绣衣、闽南苎麻衫等传统服饰,手持琵琶、洞箫、三弦等古乐器,化作流动的“南音博物馆”。巡游队伍绵延300米,沿3公里主街款步而行,《三千两金》的婉转唱词与《共君断约》的悠扬曲牌交织升腾。铺前村南音队的畲族特色队服随风轻扬,码头镇南音总会的红色马甲折射阳光,金门乐府乐团则以黄色唐装彰显庄重……当队伍行至大庭村综治中心,每支南音队伍开始即兴南音演奏,围观人群齐声应和,悠扬声浪令人十分愉悦。

会旗互赠:闽台弦友共筑"连心桥"

晚7时,码头镇大廷侨贤文化活动中心灯火如昼。在《迎宾曲》的袅袅清音中,金门乐府传统乐团团长杨明雪率队登台,先后与南安市南音研究会会长戴文成、码头镇南音协会会长吴天真、大庭村南音文化促进会代表戴祖白互赠会旗。“这不仅是旗帜的传递,更是两岸南音人守护共同文脉的誓言。”金门乐府团长杨明雪表示。据考证,金门南音曲谱中保留的《听见雁声悲》等古曲,与码头镇传承的版本同出一脉,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

代际同台:千年雅乐绽放新光彩

汇演现场高潮迭起,时空在千年雅乐中交错流转。93岁的南音泰斗戴庆池以沧桑之音演绎《鱼沉雁杳》,十目九节洞箫的呜咽声里,工尺谱的千年韵律震颤人心;金门乐府一曲《听见雁声悲》,杨明雪执拍板领唱,以顿挫音韵再现昭君出塞的苍凉史诗,引得满座唏嘘。最令人动容的是仙都村的老少同台:6名孩童吹洞箫、拉二胡、拨琵琶,与6位阿婆充满韵味的嗓音完美交融,经典曲目《三千两金》展现非遗传承的代际接力。

"南音是刻在两岸同胞DNA里的文化密码。"南安台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首次实现"非遗巡游+金门联动+代际同台"三大突破。据悉,两岸弦友还将常态化开展南音交流、青少年传习等深度合作,让千年雅乐在新时代的春风中生生不息。(中国台湾网、福建省南安市台办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