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到底能不能让所谓的制造业回流,看看台积电和富士康在美国的遭遇,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台积电赴美建厂始于2020年5月,这一决策是多重压力下的产物。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实现"制造业回流"目标,多次施压台积电,最终迫使后者同意在亚利桑那州投资120亿美元建设5nm制程工厂。 2021年动工时,拜登政府将该项目包装成“制造业回归”的标杆,甚至在工厂移机典礼上高呼“美国工会回来了”。
但现实远比政治口号残酷,台积电首先就是在美国遭遇了技术人才荒,其首座4纳米工厂原定2024年量产,却因“熟练装机技工不足”被迫推迟至2025年上半年。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直言,美国本土工程师“连24小时轮班制都难以适应”,更遑论掌握精密设备调试技术。 当前台积电美国业务已陷入"越投资越亏损"的恶性循环。2024年亚利桑那子公司亏损达142.98亿新台币(约32亿人民币),较2023年增长31%; 尽管获得66亿美元《芯片法案》补贴和50亿美元低息贷款,但美国要求台积电总投资额达1650亿美元,远超实际需求; 苹果、英伟达等虽表态支持,但订单转化率不足40%,主要产能仍依赖台湾省的工厂。
从19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衰落,到今日台积电困局,揭示出两大规律: 首先就是产业规律不可逆,芯片制造需要完整的产业集群支撑,美国试图通过政治手段跨越产业生态鸿沟,注定代价高昂。 再一个就是技术霸权脆弱性,当台积电美国工厂制程落后台湾4年时,其战略价值将大幅缩水,可能重蹈英特尔10nm制程溃败的覆辙。 正如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所言:"美国半导体制造业的复兴,是昂贵、浪费但终将白忙一场的幻想"。这场耗资千亿美元的豪赌,或许正成为全球化退潮时代最昂贵的产业实验。
事实上,特朗普团队对当前美国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说是比谁都清楚。不然特朗普也不会要求美国的大学生在这时候投入制造业了。 特朗普5月1日在亚拉巴马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号召商科毕业生们积极投身建筑与制造业,为美国制造业复兴贡献力量。他表示:“不要仅仅将你们的才华用在金融投机上,也要运用你们所学且掌握的技能,投身于美国新建工厂、车间、造船厂,甚至是正在全国各地兴起的城市建设中,就比如锻造钢铁、浇筑混凝土那样,实实在在地付出努力。”同一天,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南卡罗来纳州视察一座钢铁厂时表示,本届政府将打造美国制造业的“黄金时代”。 即便特朗普对美国大学生提出了要求,但制造业回流美国,依然只是一个笑话。为什么呢?因为美国人本就习惯了金融、科技这一类的工作岗位,有多少美国的年轻人愿意进厂打螺丝? 大家要明白的是,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大国,那是奋斗了几十年所换取的结果。特朗普团队妄想几年时间就重塑美国制造业,这不是天方夜谭是什么? 今天的美国,正站在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继续沉迷于“制造业复兴”的政治叙事,可能加速去工业化进程;直面全球化现实,才是美国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