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4年,黄令仪收到通知:停止集成电路和芯片的研发,她冲进办公室大喊:"不能停

1984年,黄令仪收到通知:停止集成电路和芯片的研发,她冲进办公室大喊:"不能停,我们会被卡脖子的。"可对方大手一挥:没钱,黄令仪转身蹲地失声痛哭,谁也没想到,多年后她却成了美国都惧怕的人物。 黄令仪是在炸弹堆里长大的。1936年她出生在广西,7岁那年赶上衡阳会战。 后来她才知道,那些飞机能精准投弹,靠的是日本造的芯片。 1960年,黄令仪被分到中科院,开始搞半导体。 那时候的实验室穷得掉渣:没有干净的屋子,就在普通房间挂块塑料布当防尘帘,没有机器,就靠手工刻芯片,检测仪器都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二手货。 她是当时国内搞集成电路和芯片的领军人物之一。 一次听到可能要停止研发的消息,黄令仪坐不住了。 “停?绝对不能停!这要是停了,就是自废武功,以后脖子就等着被人家掐吧!”黄令仪急了,她的声音不大,但语气里的焦虑和那股子不容置疑的劲儿,谁都听得出来。 她看得很清楚,芯片是未来工业的“粮食”,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这要是放弃了,等于把自己的命脉交到别人手里。 她的担忧,其实代表了当时许多有远见的科学家的心声。 他们也意识到,一旦在芯片这个关键领域掉了链子,中国不仅会在科技竞赛中被远远甩开,更可能在国际博弈中彻底失去话语权,甚至安全都成问题。 通过各种渠道,他们也开始向上反映,摆事实讲道理,强调自主研发芯片的重要性,呼吁国家无论如何要顶住压力,继续支持下去。 1989年,黄令仪有机会去美国参加一个科技展览会。 这一趟出去,对她的刺激相当大。展会上,发达国家琳琅满目的先进芯片摆满了展台,各种性能指标看得人眼花缭乱,唯独找不到来自中国的像样产品。 这次经历没让黄令仪泄气,反而像一剂强心针,把她那股“非搞出名堂不可”的决心彻底点燃了: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芯”!而且是能摆在世界舞台上不怵任何人的“芯”! 2002年9月28日,这是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日子。 中国第一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CPU芯片:“龙芯一号”正式发布。 这颗小小的芯片,意义非同凡响。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在最核心的芯片技术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更重要的是,它捅破了西方国家长期的技术封锁和垄断,为中国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赢得了宝贵的战略主动权。 后来“龙芯”芯片陆续应用到了交通控制、卫星导航等国家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国家的“硬实力”,也让当年那些“中国离开西方技术就会瘫痪”的论调,彻底成了个笑话。 信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