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读《唐史》,聊历史(112)再见“玄武门” 大唐帝国自李世民离世之后便陷入了阴盛

读《唐史》,聊历史(112)再见“玄武门” 大唐帝国自李世民离世之后便陷入了阴盛阳衰的怪圈,原因有二,一则是李家子孙的懦弱和昏聩,二则是武天后的超强影响力。 武后的光辉历程为帝国女性树立了榜样,让一些想入非非的女人找到了奋斗目标,比如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但是这些跳梁小丑只看到了武后头上那顶闪亮的王冠,却不知道她蛰伏隐忍、苦心经营了几十年才到达权力顶峰。 韦皇后毒杀皇帝,扶持幼子登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下一步,她就要取李唐而代之,实现自己的女皇梦。生死存亡之际,大唐历史上另一位著名的人物闪亮登场,他就是后来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李隆基。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胆识和气魄,颇有当年李世民的风采。他自幼便目睹了唐帝国的政权更迭以及朝堂上的尔虞我诈,在血腥残酷的现实面前,李隆基韬光养晦,暗中积蓄力量,近十年时间里,他结交了大批禁军将领和才俊人士,为后来的政变打下了基础。 韦皇后已经向着李家磨刀霍霍,李隆基知道,他一直等待的反击机会到了,此刻,佛系老爹李旦是指望不上了,唯一可联手的就是姑母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在大唐有权有势,富可敌国,自幼受武则天宠爱,也继承了天后的优秀基因,在当今政坛上是可以左右朝局的大腕级人物。 对于韦皇后的种种行径,太平公主早已看不顺眼,如今这疯婆子胆敢朝自己下手,她岂能坐以待毙,面对李隆基的邀约,太平公主欣然同意,并派出人马相助,一场姑侄联手的政变大戏上演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次政变的核心依然是玄武门,控制了玄武门就等于控制了皇宫。李隆基多年的经营没有白费,他收买的禁军发挥了作用,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玄武门,而后兵分两路,杀入皇宫。 韦皇后如惊弓之鸟落荒而逃,刚跑出寝殿便被迎面而来的军士斩下了头颅。还有那位号称“大唐第一美女的”安乐公主,结局和她母亲一样,只不过临死前表现得更镇定一些。 两位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女人就这样领了盒饭,平日里跟随她俩胡作非为的乱党分子也统统被屠戮殆尽。 经过血腥一夜,李隆基犹如一颗耀眼的政治新星,在大唐政坛冉冉升起。这场政变,让人们彻底领教了这个年轻人的厉害,也见识了他的巨大能量。 政变虽然很成功,可李旦对此并不感冒,他性格内敛,淡泊明志,对皇位一点兴趣没有。李旦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这个儿子和太平公主都不是省油的灯,早晚必有一争,自己夹在中间,向着谁说话都不合适,一旦爆发冲突,自己还要二次“被禅位”,何必遭那个罪呢? 李旦想的很通透,但这事也由不得他,此时除了他之外,任何人继位都没有合法性,必要的形式还是要走一走的。最终,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等人的极力劝说下,李旦勉为其难地再次登基,是为唐睿宗,即位不久,李旦便下诏册封李隆基为皇太子。 事情的发展如同李旦预料的一样,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政治博弈很快就拉开了序幕。 太平公主本就实力雄厚,而且机智灵敏,擅于权谋,这次参与政变立下大功,在朝堂上的地位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样的条件没有理由放弃对皇位的追求,再现母后武则天的辉煌不是没有可能。但这次,她的对手不是蠢女人韦皇后,而是少年才俊李隆基。李隆基有勇有谋,魄力十足,潜心经营十多年,目标就是奔着皇位去的,两位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面对咄咄逼人的姑母,年轻的李隆基又该如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