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香港发现《圣教序》真迹,1903字无一缺损,再现最真实的王羲之笔法! 凡是学行

香港发现《圣教序》真迹,1903字无一缺损,再现最真实的王羲之笔法! 凡是学行书者,几乎无人不临习《圣教序》,这部作品是王羲之笔法的“百科全书”,它有三大优点:第一是来历清晰、真实可信,集字过程中得到了皇家支持,唐太宗的序、唐高宗的记和玄奘法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构成其内容。 第二是字字从真迹中来,怀仁及众弟子以宫内所藏的王羲之法帖为母本,优中选中,耗时20余年才编纂完成,可谓字字用心。 第三,《圣教序》规模大、字数多,足有1900余字,是《兰亭序》的五倍,几乎囊括了日常常用汉字,适合作为“日课”长期练习。 《圣教序》原碑如今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虽然已经残损模糊,依稀可见当年的潇洒与朴茂。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原碑自然不适合临摹了,因为细节大量缺失。 而《圣教序》传世拓本极多,做好选择非常重要,这也决定了能否学到最真实的魏晋笔法。 在香港中文大学,珍藏着一件宋拓《圣教序》真迹,它是赫赫有名的“北山十宝”之一,也是《圣教序》诸多拓本中唯一一件被纳入“珍贵古籍名录”的文物。 因屡经捶拓及自然损蚀,《圣教序》原碑于南宋末年发生断裂,因此宋拓和之后的拓本相比弥足珍贵。 这部《圣教序》俨然如白墨写于黑纸上,细腻精到,底色苍朴,字口清晰,传承了碑断前之全貌,这对于我们探究王羲之行草风格在初唐时期之再现与集字成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而且相比于其他拓本,港中大这一件笔画更加圆劲,细节处的颗粒感、飞白等都纤毫毕现的还原了,只有它能实现“透过刀痕看笔痕”。 此版本递藏有序,先后归明代袁褧、文彭、姜宸英、孔尚任所有,故也被称为“孔氏岳雪楼本”,查莹、孔广陶、李宗瀚、沈尹默等名家还写下题跋。上世纪70年代时,著名慈善家利荣森博士将它捐赠予香港中文大学并保存至今。 “岳雪楼本”《圣教序》通篇1903字完完整整,且经过后人的装裱、修复,纸面立体感更强,字迹锋芒清晰,如“之”“体”“有”等字的牵丝映带完整保留,笔画起讫处的提按细节纤毫毕现。 字间布白均匀,穿插避让关系清晰可辨,避免了后期风化拓本的模糊粘连,完整呈现王羲之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的开张气象。 如果我们能以这部《圣教序》为师,认真临摹数遍,对晋人笔法的把握会更加精准,还能纠正其他版本带来的不足,一举多得。 而今,我们将《宋拓圣教序》(岳雪楼本)进行了超高清1:1等大复刻,不论是封面装裱、正文还是题签、题跋,都进行了纤毫毕现的还原,并添加逐行释文对应,以供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北宋拓圣教序 岳雪楼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