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箭炮的精准度层面,中国已将美国远远甩在身后,这一事实连美国也不得不承认。
据央视网消息:一款300多毫米口径、射程达150余公里的火箭炮,在未达最佳性能发挥时,误差范围为3至5米;若发挥出色,误差可控制在2米左右。
美国射程最远、精度最高的ERGMLRS火箭炮,全重300公斤,弹头重90公斤,最大射程150公里,有效精度为10米,能够摧毁半径15米内的工事,单枚造价高达80万美元。
反观中国的pHL16火箭炮,在150公里射程时,有效精度小于5米。在高原测试中,对模拟敌方指挥所实施打击,误差仅2到3米,其有效精度达到美国同类产品的4倍之多。
由此可见,美国所有火箭炮在打击精度方面,与中国火箭炮存在显著差距。况且,这还是在高原测试环境下得出的数据,中国火箭炮150公里射程误差仅2米,这一精度已超越许多导弹的打击精度。
那么,如此高的精度是如何实现的呢?
首先,将攻击目标的精确位置信息输入到弹体内部的计算机系统,随后结合当地地形、温度、风速等环境因素,计算出最为适宜的攻击路线。同时,启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其进行修正,以降低误差。在距离目标最后10公里时,利用无人机或其他侦察设备对目标进行激光照射,从而引导弹头发起精准攻击,以此确保高精度打击。
为何其他国家难以达到这样的精度水平呢?一方面,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精度卓越;另一方面,美国若想将其火箭炮精度提升至3到5米,单枚成本将从当前的80多万美元飙升至200多万美元,从经济角度考量并不划算。当然,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美国在火箭炮领域的科研实力远不及中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