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小英雄赖宁英勇闯入火海,被大火无情吞噬。 赖宁在一九七三年出生于四川省石棉县,小小年纪的他在学习方面一直都是专心致志,经常拿一些奖状回家。 赖宁小学毕业以后就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他从小就有一腔热血,做任何事情都非常积极,十分有正义之心。 一九八八年三月的一天,赖宁正和朋友在校园里玩耍时,他突然发现学校的后山有浓烟,赖宁瞬间意识到山上又起火了。 赖宁和伙伴们连忙冲上山用自己的经验扑火,同时还让其他人去通知大人来救援。 当其他人赶到后,赖宁几个孩子仍然一心在救火。 在当时,赖宁学校所在的地区本就是火灾频发区,附近还有十分重要的卫星转播电视台。 如果大火在山上蔓延,后果不堪设想。但赖宁几个孩子年龄差不多都是15岁,他们小小的身纪又怎么能扑灭大火呢?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着想,救援人员就让这些孩子回去。 于是,孩子们就回到了山下。但赖宁看着山上的熊熊烈火,被扑灭的火又不断复燃,他又转身返回到山上加入到了救火的行列中,救火人员谁都没有注意到这又折返回来的小小的身影。 不知过了多久,火势渐小直到终于被扑灭,此时,大家还都不知道山上还有一个孩子。 第二天,人们在山上找到了已经没有了气息的赖宁。 当赖宁被发现时,他还依旧保持着救火的姿势…… 后来,赖宁的事迹被学校传诵,此外,学校还将赖宁的照片张贴了出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赖宁的事被口口相传。 之后,小小英雄少年救火的事被写进教科书,多个地方都塑造了赖宁的雕像。 三十三年后,学校将赖宁的照片撤下,教科书中也不再有赖宁救火的故事,这又是为什么呢? 虽然教科书中再也没有了赖宁的故事,但英雄少年赖宁英勇救火的形象我们依旧记在心中,他的事迹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 只是如今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意外降临之时,作为孩子应该先保全自身,再想办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少年英雄赖宁的奋不顾身、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如今当危险来临之时,孩子们应该对大人进行求救,拨打报警电话。 我们要教孩子的不是置身事外,而是无论何时都要把自己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先保护好自己免受伤害才能保护他人。 每值夏季,总会有孩子结伴贪玩去河边游泳,因此孩子为救同伴一起溺亡的消息已经屡见不鲜。 所以,学校撤出赖宁的照片,教科书去掉赖宁救火的故事目的是为了不让孩子模仿这些行为,但赖宁的事迹和精神依旧长青。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