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1年,200名乌克兰专家来中国做出巨大贡献后,在采访中竟然嚎啕大哭。他们在

1991年,200名乌克兰专家来中国做出巨大贡献后,在采访中竟然嚎啕大哭。他们在中国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为何在采访中会痛哭流涕? ‌ 1991年苏联解体那会儿,几千个造飞机、造航母的乌克兰专家突然全失业了,这些顶尖人才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这时候中国找上门说:"来我们这儿干吧!"没想到这一句邀请,让两百多个乌克兰专家拖家带口来了中国。 ‌ 刚到中国那阵子,有记者采访这些专家,好几个大老爷们对着镜头哇哇哭。   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憋屈坏了。在乌克兰那会儿,这些人从国宝专家,变成菜市场摆摊的。   来中国后他们发现,这儿不光给发工资,还给每人配实验室。把他们的家人也照顾得妥妥的,乌克兰风情小镇盖起来了,红菜汤、大列巴管够,而且不光是自己,连老婆孩子的工作上学都包了。‌   最关键是尊重,这些专家不是来当"技术搬运工"的,是真让他们当家作主。有个老工程师感慨:"在这儿我们不是打工的,是老师傅带徒弟。" ‌ 这帮专家带着压箱底的本事来中国,手把手教出了真功夫。现在咱们的山东舰、运-20,里头都有当年乌克兰团队打下的底子。   更值钱的是带出一批中国徒弟。当初跟在乌克兰专家后头记笔记的小年轻,现在都成了总工程师。   ‌说到底,这就是将心比心‌,30年前乌克兰专家那一哭,哭的是人生跌到谷底又见着光的感慨。中国没把他们当"技术工具人",而是当自家老师傅敬着。   现在回头看,这份尊重既圆了乌克兰专家的"人生第二春",也补上了中国军工的大短板。技术和人才可以花钱买,但真心换真心的交情,才是这三十年最值钱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