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没能谈拢,金砖11国出现分歧,中美激烈交锋,99岁马哈蒂尔出山

金砖国家外长会晤,这次热闹的会议并没有迎来一个漂亮的收尾。 相反现场涌动的是各国利益的拉扯、外交辞令的较量,还有各种不易察觉的暗流。 不得不承认,金砖国家成立之初是带着光鲜的光环出现的,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这几个地区性大佬联手,经济增速让西方头疼不已,而最近,这个俱乐部似乎也在试图为自己寻找新的“盟友”,先把沙特、伊朗、阿根廷等国拉入了金砖大家庭,总算成了“金砖11”。 但是,这么多不同背景、利益诉求各异的国家坐在一张桌子上,怎么可能那么轻松就谈得拢?这次外长会议上,争论的焦点之一就集中在如何定位和运作金砖扩容的问题,有人主张金砖应该更加公开化,扶持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舞台。

也有人担心过于“泛滥”的扩容会稀释原有成员之间的默契,事实证明,这样的理念分裂从未轻易掩盖在所谓的团结口号下,尤其是印度的态度格外微妙,莫迪政府对金砖扩容一直表现得不太情愿,似乎对中国在这个平台上话语权的扩大感到不安。 莫迪还特意在会议中多次强调“印太地区的平衡”,这不就是在含沙射影地针对中国吗?而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深陷孤立之中,迫切需要金砖这个平台为其国际地位“续命”,几大国各怀心思,场面比谈判桌上的扑克游戏还精彩,更重要的是,这场会晤也不单单是金砖内部的事。

在全球版图上,一切都离不开中美博弈这个主线,这种角逐,眼下正在从军事实力和金融霸权向更多的维度拓展,而金砖这个平台就成了他们较量的新竞技场,美国对金砖扩容显然是有戒心的,金砖国家多次提到要削弱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尤其是在更多国家加入这个阵营后,所谓以“本币结算”替代美元的呼声越来越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这都严重挑战了美元霸权,美国岂能坐视不管?不仅在台前不断抹黑金砖国家的“多边主义”,连幕后的小动作也少不了,而中国则在此问题上表现得异常坚定。

积极推动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当然,中国的算盘也很清楚,金砖发展越强,抢过美元在全球结算中的地位就越近一步,然而,说到推动这件事,中国也并非能单打独斗,它需要俄罗斯的战略支持,也希望拉拢印度这个“边缘摇摆者”,至于南非和巴西这样的“相对中立”角色。 要么倾向谁,要么干脆做电灯泡,但问题在于美国的渗透能力太强,金砖内部每个成员国都有自己需要协调的对美关系,这种“复杂混乱”的合作态势,也让事情变得更加棘手,就在金砖会议的这些风波刚刚平息之际,另一边却悄然传来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声音。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这位被誉为“亚洲之鹰”的政治强人,居然在99岁高龄之际,再次引来了全球关注,马哈蒂尔这次“出山”,特别针砭时弊地发表了一番犀利言论,他直指当前国际秩序的不公以及西方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垄断地位,他的观点虽然并没有直接与金砖国家相关联。 但他说出的那些话,无疑为金砖阵营理想中的“去美元化”和全球治理改革添了一把力,说实话,仅从年龄来看,马老爷子已经是一个足以令后辈肃然起敬的传奇人物,而他的出场,也让人更思考一个深刻问题,为什么像金砖这样的“新兴国家联盟”,发展了这么多年。

还无法实质性动摇当前全球秩序?难道仅仅是因为分歧吗?还是说,这个世界的规则制定根本不可能完全被重写?“金砖分歧”这个词如今愈发响亮,也更加刺耳,但我们得实事求是地认识到,这种分歧不是意外,而是现实,这些国家虽然通过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走到了一起。 但他们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优先议题,比如中国希望主导多边框架,强化金砖在国际格局的地位,俄罗斯则专注于地缘安全问题,急于借金砖平台破解西方制裁,而印度的立场始终游走于合作与防范之间,留着一手,为自己在大国博弈中求个后路,从发声到行动。

从说辞到利益,金砖联盟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也因为这种潜力,使其始终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若金砖能把扩容的分歧变为机会,集中资源在实际问题上联合发力,无疑能掀起更大的国际颠覆性浪潮,否则,它或许会成为一个豪华但低效的“大侃侃而谈俱乐部”。 金砖会议结束,但所引发的讨论还远未结束,这次外长会晤虽然并没有达成多少实质性共识,却从侧面揭示了一个更深刻的事实,无论是新兴经济体还是老牌强权,这个世界的博弈从未简单过,金砖国家该如何在中美对峙的夹缝中生存与博弈?如何在合作与独立中找到平衡?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并不容易也不快到来,至于这场斗争,会不会最终产生赢家?目前来看,也许唯一的答案就是,没有赢家,只有继续的对峙与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