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7年,48岁的耿保国不顾家人反对,四处借钱凑了100万,买下了3000多平

1997年,48岁的耿保国不顾家人反对,四处借钱凑了100万,买下了3000多平方米的明清老宅,为了能住进这个宅子,耿保国花了数十年进行修缮,只是没想到的是他把自己的大半辈子都搭进去了,那么如今26年过去了,这间明清老宅又变成什么样了?价值又达到了多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7年的夏天,平遥古城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申遗,一场关乎古建命运的拍卖会在城中举行,一座占地三千余平米的清代老宅成为拍品,这座建于明末清初的"日升昌"票号掌柜祖宅,在岁月侵蚀下已显颓势,七十多间房屋摇摇欲坠,屋顶处处漏雨,庭院里杂草疯长,当时的起拍价达百万元,在场众人无不摇头叹息。   然而,一位身着布鞋、默默无闻的漆器匠人却在此刻改变了这座老宅的命运,他就是时年四十八岁的耿保国,一位土生土长的平遥人,自幼在古城长大的耿保国,对传统建筑和手工艺怀有特殊的情感,他深知,这些古建筑不仅是一砖一瓦的堆砌,更是先人智慧的璀璨结晶。   在外人看来近乎疯狂的决定背后,是耿保国对传统文化的深切理解,生于1949年的他,自小浸润在平遥古城的人文气息中,精通漆器制作、书法篆刻等多项传统技艺,这些看似普通的手艺,却让他对古建筑的价值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   修复之路步步维艰,首当其冲的是资金难题,仅靠漆器厂的微薄工资远远不够,耿保国变卖了祖传的工具,四处借债,倾其所有买下这座老宅,技术难关同样棘手,为了寻找合适的修复材料,他骑着二八自行车走遍周边城镇,从废弃的老宅中搜寻可用的古砖古瓦,有一次,他在三十里外的深山中发现了一段明代门框,独自扛着百余斤的木料徒步返回。   最难熬的或许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妻子看着摇摇欲坠的房屋落泪,儿子们不理解父亲的执着,家中积蓄消耗殆尽,生活捉襟见肘,一家人曾经历过连续数月以窝头充饥的艰难时期,然而,面对开发商开出的诱人条件,耿保国始终不为所动,在他心中,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绝非交易的筹码。   千禧年后,平遥古城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耿保国的两个儿子从最初的抵触到逐渐理解父亲的选择,如今已成为优秀的漆器传承人,小儿子更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相结合,其漆画作品在全国大赛中摘得金奖。   信息来源:《20年前,他花100万买下70间房的明代大院,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座传世老宅》——中国非遗之光

评论列表

百姓粉
百姓粉 3
2025-05-04 23:19
发达了[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