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4年,北京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飞贼”入室盗窃案:短短数月,一个被传得神乎其

1994年,北京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飞贼”入室盗窃案:短短数月,一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飞贼”入室盗窃29户人家,其中有9户是部委领导及知名人士,盗窃财物价值百万。 当时社会上流传,“飞贼”是燕子李三转世,不仅会飞檐走壁,还会缩骨功,不仅难抓,而且关不住;还有人说,“飞贼”是“大内高手”的后人,现在只是小试身手,往后是要盗国宝,偷金库的。 由于影响十分恶劣,公安部将之列为当年的一号大案。 作为当年的一号大案,北京警方当时只掌握了“飞贼”入室盗窃时所留下的指纹,但是光有指纹,还是海底捞针,想锁定犯罪嫌疑人非常难。这时候就有人提出来,“飞贼”作案频繁,而且越来越嚣张,出现目击证人是迟早的事,我们能不能把“刑侦界的神笔马良”、上海的张欣请来,如果张欣能给“飞贼”画像,这个案子就好办多了。 在没有摄像头的年代,要破这样的案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搞模拟画像,进行大规模排查。当然了,这里有个前提,模拟画像必须像。 1994年,公安部“刑侦八虎”这个说法还没有叫开,但作为后来八虎之一的张欣,已经名声在外,那几年,是他刑侦生涯最出彩的时候,靠着一支神笔,破了许多大案要案。 但是,张欣作为顶级的刑侦专家,绝不仅仅是只会模拟画像,他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进行模拟画像的同时,他还极善于案情分析、逻辑推理,简单说,上一个案子,只要有基本条件,他不仅能告诉你犯罪嫌疑人长什么样子,还能告诉你很多,比方说作案动机是什么?他在哪里?等等。 张欣被请到北京后,并没有被动等待模拟画像时机的出现,而是第一时间就开始研究起案子来。 张欣首先注意到了“飞贼”作案的地点,他发现了一个规律:20多起案子,作案地点连起来呈扇面,从天安门广场开始往西北方向辐射;“飞贼”非常狡猾,每次出来作案,基本都偷两户人家,张欣推测“飞贼”的犯罪心理,先偷相对远的一户,目的是将警察引向远处,然后再杀一个回马枪,跑到近的那户去偷。 将最靠近天安门广场的两个作案地点连起来向东延伸,就是北京火车站一带。 张欣认为,“飞贼”的藏身地点,很可能就在这一带。 为了进一步缩小范围,张欣向东交民巷派出所民警借了一辆自行车,然后把20多个案发现场全跑了一遍。 跑完,张欣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巧合,从东交民巷出发,骑到每个案发现场的时间都刚刚好。据此,张欣得出了一个结论,“飞贼”很可能就住在东交民巷。 北京公安局刑侦处长老傅听到这个结论,觉得很不可思议。 就在这个时候,模拟画像的时机出现了。 就在张欣骑自行车跑案发现场的时候,这天晚上,“飞贼”又出没了,这一次他“光临”的是一位部长家。当时,有两名民警正在部长家蹲守。“飞贼”艺高人胆大,根本不惧顶风作案的危险,当他从部长家房顶上跳下来的时候,首先被家里的老保姆发现了,两位蹲守民警听到响声立即追出去,然而那“飞贼”却不慌张,他只用了两秒钟的时间便纵身越过了两米五的高墙,迅速消失在黑夜中。 为了还原现场,北京公安请来了北京武术队队员、李连杰的师兄弟、防爆队员以及消防队员做试验,结果除了一位消防队员用三秒时间跳出了高墙,其他人都失败了。 这说明,“飞贼”确实有近乎“飞檐走壁”的本事。 这一次模拟画像,条件并不算好,只有当晚的五个目击证人,除了老保姆、两位民警,还有一对父女。 张欣进行模拟画像,针对目击证人,有一套成熟的询问技巧,比如说,他不会直接问目击证人嫌疑人有多高,因为好多人对数字没有概念,他会问嫌疑人比他高还是比他矮,这样的比较,往往能让目击证人脱口而出,而且相对准确。 张欣先问老保姆,你看这个贼像谁? 老保姆说,他有点像我家二小子。 张欣问,你家二小子多高? 老保姆说,有一米七四。 张欣问,什么脸型? 老保姆说,长脸。 那一对父女目击证人,是八岁的小女孩首先发现了嫌疑人,当时她对父亲说,爸爸,有人打架! 小女孩眼中的打架,其实是两个人拿着棍子在后面追飞贼。 张欣问小女孩,小朋友,那个人眼睛、鼻子长什么样?你记得吗? 小女孩说,那个叔叔眉毛细细的,眼睛也是细细的,鼻子尖尖的,两个腮帮子是凹进去的,嘴是扁扁的。 他父亲听了,补充了一个细节,他像是一个半秃子。 两名民警当时只看到了“飞贼”的后脑勺,没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张欣认为有这些信息足够了,很快就画出了“飞贼”的模拟画像。 刑侦处长老傅见张欣神速,半开玩笑半提醒地说,我可要把画像发出来啦,你要是画错了,这辈子就都翻不了身了。 张欣自信地笑了笑。 模拟画像发出去的第二天,西华门公交分局反扒队在公交车上发现有个人跟画像上长得很像。 两个反扒队员用对讲机请示队长,抓不抓? 队长骑摩托车赶来,见到那人真的特别像,于是果断抓人,到局里一审,竟真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飞贼”。 案子以如此神速破了之后,老傅很激动地给张欣打电话:张欣,干得太漂亮了!跟你请教个问题,当时你说他住东交民巷,还真是,你是怎么知道的,难道是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