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27年,一位地主买了50支手枪和2000斤炸药,支持儿子革命,结果却惨遭灭门

1927年,一位地主买了50支手枪和2000斤炸药,支持儿子革命,结果却惨遭灭门,22年后,儿子携大军归来却不敢进门,为什么? “窝藏共党,满门抄斩!”陈大麻子的枪口抵着刘宗汉的太阳穴。60岁的老地主突然笑了:“我儿振国早说了,你们这些喝人血的,蹦跶不了几天”。 冲天大火中,刘宗汉被吊在村口老槐树上。绳子勒进脖子时,他盯着远处的山峦,那里藏着儿子的游击队。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他用尽浑身力气大喊出:“振国!别回头!接着给穷人打天下!” 咸宁官埠桥镇的刘家大院里传来算盘珠子噼里啪啦的响声。53岁的地主刘宗汉盯着账房先生算出的数字,卖三顷良田、两套宅院,刚好能换50支枪和2000斤炸药。 老管家刘福跪在地上抱住他的腿:“老爷,这是祖上三代攒下的家业啊!”刘宗汉敲了敲手里的旱烟袋,眼里泛起精光:“钱可以再挣,但是振国是给穷人打天下,我该支持他!” 刘宗汉并非传统守旧的地主。早年在汉口开布行时,他见过工人被洋商鞭打的场景,也读过《新青年》上李大钊的文章。 1926年北伐军路过咸宁,17岁的儿子刘振国跟着农会打土豪、分田地,回来时口袋里装着一本油印的《共产党宣言》。 “爹,您看这地契上的‘刘’字,是多少长工的血泡出来的?”刘振国指着墙上的田契。月光下,父亲抽了一宿旱烟,最后把烟袋锅往青石上一磕:“明早去县城找当铺。” 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鄂南陷入白色恐怖。但刘宗汉托关系从汉口英租界买到了军火,50支枪裹在绸缎里,2000斤炸药藏在盐筐中,由刘振国带着12名农会骨干连夜转运。 离别时,刘宗汉往儿子怀里塞了块银圆:“要是爹遭了难,别回头,共产党替穷人说话,就得跟着走到底。”谁也没想到,这竟是父子最后一面。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分共”,鄂南反动民团开始“清乡”。保长陈大麻子带着20多个团丁冲进刘家大院,刘宗汉及其家眷全部被抓。 妻子李淑贞被刺刀捅死在井台边,15岁的女儿秀秀被扔进燃烧的柴房,连70岁的老管家刘福,也因为替少东家说了句好话,被砍断手掌。 鲜血浸透了刘家祖坟前的土地,而这片地,正是三个月前刘宗汉为买枪卖掉的“活水田”。 当刘振国跟着红军踏上长征路时,他的枪套上还刻着父亲名字的缩写“LZH”。 漫漫长征中,他从通讯员升为连长,抗日战争时期在平型关战役中率部夜袭日军弹药库,解放战争时作为师长解放郑州,腰间始终别着那支磨得发亮的枪。 1937年,刘振国在延安收到一封匿名信,里面夹着半片烧糊的地契,那是老家的乡亲冒死保存的。信上只有八个字:“刘家满门,唯你尚存。” 他躲在窑洞角落哭了整夜,第二天却在作战会议上拍案而起:“不打垮反动派,对不起槐树上的爹!” 1949年,作为第四野战军某军军长的刘振国,奉命率部解放鄂南。当部队路过咸宁时,警卫员发现军长的军用地图上,官埠桥镇被红笔圈了又圈,旁边写着一行小字:“老槐树,井台,祖坟。” 4月,刘振国的坐骑在老槐树下突然驻足,他看到碗口粗的树干上,三道深深的鞭痕呈“人”字形排列,树皮剥落处,暗红的痕迹历经22年风雨仍未褪尽。 老宅只剩半截风火墙,门楣上“耕读传家”的匾额裂成两半。刘振国踩着碎瓦走进院子,青砖缝里钻出的野蒿蹭过他的马靴,恍惚间,他看见母亲在井边淘米,妹妹蹲在地上玩泥巴,父亲坐在石磨上擦旱烟袋。 “首长,这是从地基里挖出来的。”警卫员捧来一个铁盒,里面是半枚烧焦的银圆,和一张模糊的字条,上面是母亲的字迹:“振国,莫念家,替娘多杀鬼子。” 副官准备派人打扫废墟,刘振国却摆手制止。他走到老槐树下,缓缓摘下军帽,帽檐上的八一红星,在阳光下格外刺眼。标准的军礼持续了三分钟,直到身后的警卫员们全都红了眼眶。 “不用修了。”他抚摸着槐树的疤痕,“这些断墙,比纪念碑更能告诉后人,革命是怎么来的。”

评论列表

鼓山
鼓山 2
2025-05-04 16:58
致敬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