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曾说过,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后,你就会特别恨王安石。王安石的新法一无是处,王安石对文学的贡献一无是处,王安石的为人一无是处,甚至王安石的生活、子女都一无是处。 当年我读的时候确实有这样的感觉,但明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尚在耳边,何况,苏东坡后来和王安石都和解了,这个人怎么会这么糟糕呢? 在抖音里看到了康震老师推荐的《苏东坡12讲》,不由自主就下了单,在每次通勤的地铁上读一会,居然也很快读完了。 宇辉也说过,如果旅途中想找一个伴,最好找苏东坡。因为杜甫太悲苦,李白不负责任,苏东坡既浪漫又有兴趣,非常适合同行。 苏东坡没有像父亲希望的“轼”那样隐藏锋芒,抨击新法毫不掩饰,所以才会有“乌台诗案”,好在宋朝有“不杀文人”的规定,也有太后的拯救,他才幸免一死,一贬再贬。 贬谪生涯中,他又体会了新法之利,所以在被重新起用后,又替新党说话,又被排挤出在权力斗争的漩涡。 也正是这一贬再贬,他才会留下那么多的千古绝唱,“一衰烟雨任平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康震老师的这本书相对客观,新法有新法的必然,王安石也有王安石的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