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北京琉璃厂的文玩店内,一幅严嵩手书对联泛着陈旧光泽。字迹遒劲,不知情者只叹书法精

北京琉璃厂的文玩店内,一幅严嵩手书对联泛着陈旧光泽。字迹遒劲,不知情者只叹书法精妙,却不知它的流传,满是权钱交易的黑幕。 嘉靖年间的京城,严嵩已是内阁首辅,权倾朝野,他对名家书画的痴迷近乎疯狂,这股贪欲很快在官场蔓延。   各地官员为了讨好这位权臣,纷纷化身 “采宝人”,在辖区内大肆搜刮,浙江巡抚得知严嵩钟爱南宋马远的山水,便以 “剿匪” 为名,将富户家中的书画全部充公。 还从中筛选出最珍贵的作品献给严嵩,江西布政使听闻严嵩对王羲之的摹本感兴趣,直接派人封锁当地古董市场,将所有相关藏品强行征收。   严嵩获取书画的手段远不止于此,苏州城有位老收藏家,家中藏有一幅唐代阎立本的人物画,严嵩得知后,先是派人上门求购,遭拒后竟诬陷老收藏家私通倭寇,官兵闯入宅邸时,老人被铁链拖走,家中字画被洗劫一空。 更令人发指的是,严嵩的党羽为了找到失传的《韩熙载夜宴图》,在江南地区展开地毯式搜查,无数人家因 “藏有可疑字画” 被抄家,百姓怨声载道。   严嵩府中专门设有一间密室,用来存放这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书画,每当夜幕降临,他便独自走进密室,在烛光下细细品鉴。   这些书画于他而言,不啻为心头所好,更乃权力之象征。他常对亲信喟叹:“字画较金银更为珍贵,因其能使后世铭记于我。”   殊不知,这些沾满血泪的藏品,早已将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为了得到北宋米芾的《蜀素帖》,严嵩策划了一场长达数月的阴谋。   他得知此帖在南京一位三品官员手中,先是以 “办事不力” 为由将该官员降职,随后又指使亲信诬陷其贪污。   官员被关进大牢后,家中字画被查抄,《蜀素帖》就这样落入严嵩之手,而那位官员,直到死在狱中都没能洗刷冤屈。   随着严嵩权势日盛,书画交易市场也被他搅得乌烟瘴气。一幅普通的明代文人字画,只要贴上 “严嵩收藏” 的标签,价格就能暴涨数十倍。   一些商人嗅到商机,开始伪造严嵩的题跋,市场上出现大量赝品。严嵩却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在他看来,这些赝品的流通反而能抬高真品的价值。   嘉靖四十年的一场大火,竟意外地将严嵩的贪墨行径暴露于众,他的一处别院失火,官兵救火时发现密室中藏有大量未登记在册的书画。   消息传开后,御史们纷纷上奏弹劾,尽管严嵩极力掩盖,但抄家的命运已无法避免。当官兵打开严嵩的书画库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唐寅的仕女图、赵孟頫的书法长卷、顾恺之的摹本…… 珍宝无数,堆积若山,然此皆为其利用职权巧取豪夺之罪证。   严嵩倒台后,他收藏的书画被充公,但仍有部分作品流落民间。有些官员在抄家过程中私吞字画,有些则被严嵩的党羽提前转移。   这些承载着贪墨密码的书法真迹,在历史的长河中辗转流传,每一次易主都伴随着新的故事,见证着人性的贪婪与丑恶。   几百年后,当人们在博物馆中欣赏严嵩的书法作品时,或许会赞叹其艺术成就,但更不应忘记这些作品背后那段黑暗的历史。   它们不啻为艺术的瑰宝,更似一面镜子,映射出权力对人心的腐蚀,贪欲致使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