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落败?埃及敲定100架FA50订单,竟是因为韩国开出优厚条件 埃及驻韩国大使证实,埃及计划采购100架韩国FA-50战斗机,其中首批36架将直接交付,剩余战机将在埃及本土生产。此前一直被传有望出口埃及的歼10C,就这样遗憾出局? 要知道,歼-10C去年才在埃及航展上高调亮相,中埃空军还罕见地举行了联合演习,结果这笔订单却被韩国“截胡”。 埃及的这一决策并非心血来潮。分析其空军装备现状就能明白缘由:美制F-16受到诸多限制、俄制苏-35采购计划因美国干预流产、法制阵风价格高昂难以承受,如今连米格-29的零部件供应,也因俄乌冲突陷入停滞。说白了,埃及受够了被大国“收割”,决心另寻出路。 韩国FA-50的优势正对埃及的需求:价格仅为F-16的一半,兼具作战与教练功能,还支持本地化生产,甚至配备以色列制造的雷达——这样的配置堪称专为中东国家打造的高性价比之选。 更关键的是,这笔交易没有政治包袱。美国在埃及军购问题上一贯手段频出,连俄罗斯苏-35的订单都能破坏,更何况中国战机?韩国则精明得多,不谈意识形态,只谈商业合作,不仅承诺技术转让,还联合埃及本土企业开展生产,精准击中埃及“获取装备、发展产业”的双重需求。 韩国军工此次表现堪称强势!FA-50接连在马来西亚、波兰竞标成功,如今又斩获埃及百架大单,显然是要在轻型战斗机市场激烈竞争。 其竞争策略十分巧妙:专门选在中国、印度推广军机的时机发力,以与F-16同源作为卖点,且交货速度极快——波兰下单仅10个月就接收了战机。现在韩国甚至计划推出单座版FA-50,意图牢牢抓住发展中国家装备更新的市场机遇。 不过,埃及的选择也存在风险。采购韩国战机看似避免了大国博弈,但也让本国空军装备变得繁杂:法国阵风、美国F-16、俄罗斯米格、韩国FA-50,未来的维护保障必然困难重重。 但埃及也有自己的考量,在当前中东复杂局势下,保持中立立场最为安全,武器来源越多元化,越不容易成为攻击目标——看看沙特采购中国无人机、土耳其求购美国F-35,不都安然无恙? 这场军购竞争揭示了全球军工市场的新趋势:性价比成为关键,政治捆绑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毕竟,小国采购战斗机是为了国防需求,哪家供应商提供全面服务且支持本土生产,自然更受青睐。而埃及显然深谙大国博弈之道——在纷争中谋求利益,这正是小国的生存智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