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王羲之唯一狂草真迹被发现,启功苦找80年,这字才是张旭的“祖师爷”! 当代书法

王羲之唯一狂草真迹被发现,启功苦找80年,这字才是张旭的“祖师爷”! 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曾在一次访谈中透露,他的大草书主要取法自两部作品,一是怀素的《自叙帖》,二则是王羲之的《天朗帖》。 他不无遗憾的说:“《自叙帖》见过了,很多摹本也都临过,但《天朗帖》找了很多年,至今下落不明,是一大遗憾啊。” 很多人想不到,一向以书法妍美秀逸著称的王羲之,竟然也写狂草。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琢磨一下梁武帝对他的评价,就不会吃惊了。 梁武帝说“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指出王羲之的字极具动势和张力,既有龙之灵巧,又有虎之雄浑,但这在他的《兰亭序》和其他作品中却看不出来。 因此,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他有些作品失传或不为我们所知导致的,而启功提及的《天朗帖》正在其中,此作国内可见石印版和影印版,但原稿已失,刻帖则流落国外,被日本所藏。 直到近期,岛国才正式公开此作,可惜苦寻80年的启功先生见不到了。《天朗帖》即《草书黄庭内景经》,是王羲之晚年所写。 他一改昔日的内敛含蓄,将情感与笔墨尽兴挥洒,做大了人笔合一,同时虽酣畅淋漓,仍内藏法度、不失严谨。这幅字可以说是张旭、黄庭坚狂草书的“祖师爷”。 张旭草书的纵横开张、跌宕欹侧、险绝多变与黄庭坚草书的长枪大戟、变形拉长等,都从这部《天朗帖》中来。 但要论用笔的自然、书写得流畅,则又让张、黄望尘莫及。初看如黄庭坚所写,但转折处圆笔为主,不刻意追求顿挫、翻折,又与黄字迥然而异。 《天朗帖》全卷足有5米多长、近70行、300余字,字径大小不一,小的也有6厘米,大的甚至超过了10厘米。 此作被收录在一部丛帖中,内容完完整整,一字不损,字迹的清晰度和笔画的细腻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这件文物填补了两大遗憾:一是王羲之无狂草存世,二是魏晋笔法无大字作品。书写时起笔或藏或露,一改顺锋起笔的惯例,落笔后蓄力、调锋,行笔中锋,笔画牵丝引带,遒转婀娜,轻重、粗细、收放对比明显,不论是动势还是张力都令人过目不忘。 因字赋形,结构欹侧险绝,既有取纵势、内擫连绵的,又有取横势,开张舒展者。字迹大小错落,结构上高低轻重不一,节奏感强烈,每一笔、每一字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将此作临摹通透,大草书的技法也就学到家了,写字也不会产生呆板僵气的弊病。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与原作别无二致,并添加了释文,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王羲之草书黄庭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