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山东一名被公安部门管制的“反革命分子”,突然被人告知:“你的代号是奥克斯,中央领导要见你!”之后,他和他的家人就被接去了北京。他是谁呢? 1950年初春,山东省无棣县的一个普通院落里,一名正在劈柴的中年男子被一位陌生人叫住。这位男子便是当时正在接受管制的"反革命分子"牛宝正。陌生人递给他一张通知,告诉他中央首长要接见他,并且特意提到了一个代号——"奥克斯"。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院子里的气氛瞬间凝固。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曾在国民党政府手下当过监狱看守,牛宝正一直被列为管制对象。每天按时报到,谨言慎行,生活简单而规律。然而就在这个平常的日子里,一纸通知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
通知上的内容很简单,除了接见的时间地点,就只有那个特殊的代号。"奥克斯"这个名字,对于牛宝正来说并不陌生,这是近二十年前在北平草岚子监狱时的代号。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时隔多年,这个代号会重新出现?更令人意外的是,为什么中央领导要接见一个正在接受管制的人?
就在牛宝正思索这些问题的时候,通知的送达者向他详细说明了后续安排。上级已经批准他暂时解除管制,而且不只是他个人,他的全家都将被安排去北京。这个决定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街坊邻居们都议论纷纷,猜测这个平日沉默寡言的男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准备北上的短短几天里,牛宝正的家中不断有工作人员来访。他们核实身份,安排行程,处理各种手续。这些工作人员对牛宝正的态度十分客气,这让周围的人更加困惑。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个被管制的"反革命分子"突然受到如此优待,这确实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
临行前的那个傍晚,送牛宝正一家去火车站的工作人员透露,这次接见是由一些老领导专门安排的。这些领导如今都在中央工作,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在草岚子监狱的那段经历,也没有忘记那个代号为"奥克斯"的看守。
火车缓缓驶出车站,载着牛宝正一家驶向北京。坐在车厢里的牛宝正,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的北平。那时的草岚子监狱里,关押着一群特殊的"犯人",而他们给了这个普通看守一个永生难忘的代号——"奥克斯"。这个英文名字虽然简单,却承载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趟从山东到北京的旅程,不仅是一次地理位置的转移,更是牛宝正人生的重要转折。从一个被管制的"反革命分子",到即将被中央领导接见的特殊人物,这个身份的转变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答案就藏在二十年前的那段历史当中。而这个答案,也将改变牛宝正和他家人的命运。
要追溯这段尘封的往事,就要回到1931年的北平。那时的草岚子监狱,因为一场叛徒的出卖,关押了多位中共河北省委的重要干部。殷鉴、杨献珍、薄一波、刘澜涛等人被押入这座戒备森严的监狱,与此同时,一个来自山东农村的年轻人牛宝正也来到这里当了看守。
草岚子监狱坐落在北平城郊,高墙深院,铁窗重重。监狱里的共产党员们很快就建立了狱中党支部,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们开始物色可以争取的狱卒。为了保密,每个被接触的狱卒都有一个代号。牛宝正因为老实本分,又刚从农村来,没有其他狱卒那种凶狠习气,很快就被党支部注意到了。他们给这个年轻人起了个代号"ox",后来大家就简单地叫他"奥克斯"。
在监狱里,牛宝正与其他狱卒的表现大不相同。其他人动辄打骂囚犯,他却始终保持着农村人的朴实。狱中的共产党员们发现,这个年轻人虽然是狱卒,但对"犯人"们却颇为同情。有时送饭,他会多给一些;天冷了,他会偷偷给一些御寒的东西。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牛宝正的人生轨迹。他收到家信,说母亲病重需要医药费。可他识字不多,写不了回信,又怕被同事耻笑。经过再三考虑,他最终向"犯人"杨献珍求助。杨献珍不仅帮他写了回信,还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钱给了他。这份情谊让牛宝正深受感动。
从此,牛宝正开始主动为狱中的党组织提供帮助。他经常帮杨献珍等人买来书籍报纸,有时还会把一些重要情报传递出去。在那个风声鹤唳的年代,这样的举动意味着随时可能送命。
1936年,事情出现了转机。当时的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决定营救监狱中的党员干部。按照国民党的规定,只要登报声明"脱离共产党",就可以获释。这个决定通过牛宝正传到了狱中党支部。经过慎重考虑,狱中的同志们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要求组织明确:即使登报退党,他们仍然是党员的身份。很快,61名党员通过这种方式重获自由。
然而,牛宝正的处境却越发危险。他频繁与共产党员接触的行为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怀疑。很快,他就以"通共"罪名被捕。面对严刑拷打,这个朴实的山东汉子始终没有透露任何秘密。就在国民党准备处决他时,北平地下党及时将他和家人救出,护送他们回到了山东老家。
从那以后,革命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牛宝正也在山东过起了平静的生活。直到1950年那个春天,"奥克斯"这个代号再次出现,将他的命运推向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