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临终前的邓稼先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议书,指出全球核弹理论已接近极限,未来的重点可能不再是大型核武器,为避免国家落后,他与于敏共同向中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1986年的时候,邓稼先老爷爷在快要去世前,给国家领导写了一封信。 那时候,咱们国家在核武器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世界上的事情变化很快,核技术以后怎么走也遇到了新问题。虽然邓稼先老爷爷因为得了很严重的直肠癌,只能躺在床上,但他心里还是一直想着国家的核事业。邓稼先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在生命的尽头,他和另一位核物理学家于敏一起写了一份非常重要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书不光是他们多年研究的结晶,还饱含着他们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希望。邓稼先说,现在全球的核弹理论已经快走到头了,以后核武器的发展可能不会再比谁的威力大、数量多了。他觉得,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核武器以后会更注重做得小、打得准、用途多。为了不让中国在全球核竞争里掉队,邓稼先和于敏建议国家多投钱研究新型核技术和基础科学,特别是在和平利用核能、核安全、处理核废料这些方面。他们还提出,得加强跟其他国家的合作,紧跟世界科技的新趋势,免得被技术封锁,错过大好机会。 邓稼先和于敏的建议书里想得可远了,他们不光盯着眼前的技术难题,还谋划着以后的大局。他们希望国家能多关注人才培养,改善科研条件,多鼓励年轻人去研究核科学,好让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里,核技术还能一直领先。邓稼先写的建议书,中央特别重视,给中国核武器发展指了条新路。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抓住了十年的好时机,让核技术有了大进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离开了我们,但他那些宝贵的想法和精神,一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科学家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