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李世民冲进玄武门时,带着尉迟敬德和几名死士,手起刀落干掉了亲哥哥李建成,又追杀弟

李世民冲进玄武门时,带着尉迟敬德和几名死士,手起刀落干掉了亲哥哥李建成,又追杀弟弟李元吉。 短短一个早晨,太子和齐王的血溅在宫门前,父亲李渊气得差点昏过去,天下人都在看:李世民,这个弑兄逼父的秦王,要怎么收场? 李世民心里清楚,这事光靠杀人解决不了,兄弟死了,父皇还活着,群臣盯着,天下人盯着。 玄武门之变后,他第一件事不是大封功臣,不是马上称帝,而是跑去找李渊。 史书记载,他跪在李渊面前,哭得跟个孩子一样,还拉开衣服吮父亲的乳头。 这个动作可不是疯了,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羊羔跪乳是孝顺的象征,李世民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我没背叛父亲,我是替父清除了身边的奸佞,逼不得已。 李渊情绪崩溃,躺在那里不说话,旁人劝他:“陛下,秦王孝顺啊。”李渊哭了,也许是真的,也许是被逼到没路走,反正,他没废李世民。 李世民表面装孙子,实际上心里已经布好了局,他不急着逼父亲退位,而是安排李渊住进弘义宫,挂个太上皇的名号,让人觉得天下还是李渊的。 但实际上,朝廷大权都慢慢被李世民接管了,突厥使者来朝时,李世民甚至让李渊出面宴请,用李渊的余威来震慑外敌,父皇成了摆设,儿子才是操盘人。 对于李建成、李元吉的旧部,李世民的策略也出奇地温和,他没有大开杀戒,反而提拔重用了魏征。 这个魏征可是原本站在太子阵营的人,政变后,李世民找他谈:“你当初是忠于太子,现在太子死了,我不会怪你。” 魏征心里一惊,但表面稳住,慢慢就成了李世民的谋士,李世民用这种方式,稳住了朝堂,也让别的旧臣不至于跳起来造反,他要的不是一时的清算,而是长期的稳固。 李世民还很会搞平衡,关陇贵族是李渊起家的班底,掌握实权,但李世民偏不全靠他们。 他提拔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寒门出身的人,又抢了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杨氏,把关陇贵族一部分人拉进自己阵营,另一部分则慢慢边缘化。 两边都不得罪,一边做旧贵族的主子,一边扶持新势力。 不仅如此,他还直接操控历史记载,按照唐代的规矩,皇帝的实录是要专人撰写的,但李世民不放心,干脆要求自己先看一遍。 《高祖实录》《今上实录》里的政变细节,被他下令删减修改,房玄龄和史官们按照指示,把玄武门之变写成“太子谋逆,秦王诛叛”,把杀兄逼父的黑历史洗白成忠君保国。 等到《贞观实录》流传出去,天下人看到的就是一位天命所归的英主,而不是手上沾满亲人血的权谋家。 当然,光靠文字还不够,李世民把天象都用上了,他宣称太白星横过天际,是上天的示警,太子李建成谋反,是逆天而行,秦王起兵,是响应天命。 史书里,他还引用周公诛管蔡、季友鸩叔牙的故事,说自己是为天下除奸,这套说辞在士大夫中很吃得开,毕竟儒家讲究“以顺讨逆”,讲究名正言顺。 政变后,李世民要面对的不只是朝堂,还有舆论,他提前布置好了:玄武门守将常何被收买,东宫的眼线王晊投靠了他,政变那天一切井井有条。 事后,他又安排长孙无忌等亲信掌控舆论阵地,哪个敢造谣、散布反对声音,很快就被按下去了。 最狠的一手,其实是后来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搞均田制,完善科举,开疆拓土,一桩桩一件件,换来了国力上升、百姓安居乐业。 这些政绩,逐渐盖过了当年政变的血腥,他明白,百姓记住的,永远是好日子,而不是宫廷里的刀光剑影。 朝堂上的人也一样,只要能跟着吃肉,谁管你怎么上来的? 李世民其实没什么心理包袱,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了个细节:尉迟敬德当年持枪堵住李渊的去路,逼他认下秦王。 这个细节李世民当然不想让人记住,但也没关系,他的成就太大了,大到连史官都不敢彻底翻旧账。 回头看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手段是全方位的,表面上是孝子,背地里是布局者。 他靠着孝道表演安抚父亲,靠怀柔稳住朝堂,靠操控历史洗白自己,靠政绩塑造盛世。 每一步都精准,每一步都为最后坐稳龙椅铺路,他明白,权力不是用杀人杀来的,而是用故事、用舆论、用政绩稳住的。 玄武门之变是个血腥的开局,但李世民用自己的聪明和手腕,把这个污点变成了天命的一部分。 他没让这个事件毁掉自己,反而让它成了自己合法性的一环,他不是只靠刀剑的皇帝,他更是靠故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