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美国农产品不往价格贵的日本韩国倾销?1978年,中国9500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美国农产品不往价格贵的日本韩国倾销?1978年,中国9500万工人被贴上“工人贵族”标签时,没人想到,半个世纪后,日本3%的农业人口竟成了国际贸易中的“钢铁防线”。 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日本专业农民仅140万,算上关联产业不过400万,占总人口3%,但正是这3%,让美国牛排、澳洲小麦在日本市场屡屡碰壁。 比如2018年CPTPP谈判时,日本为大米设置“圣域关税”,每公斤征收341日元(约合人民币17元),美国米商当场血压飙升,韩国更狠,对进口牛肉关税一度高达200%,直接逼得美国人改道中国“倾销”便宜大豆。 日本农协(JA)的动员能力堪称“选举核武器”,2014年安倍晋三推动农协改革,结果自民党在长野县农协大本营惨败,从此政客们悟了:得罪3%农民=丢掉30%农村选票。 韩国更夸张,总统候选人竞选期间必去江原道“跪榴莲”——字面意思,2022年大选时,尹锡悦为讨好果农,当场表演啃完一整个带皮榴莲,第二天冲上热搜。 不是美国不想赚日韩的钱,而是算不过账:中国14亿人,农业人口占比27%,分散的小农缺乏议价权。 日韩农民高度组织化,政府宁可补贴也不开放市场,日本每公顷农田补贴高达5000美元,韩国泡菜出口价是成本的3倍。 结果美国转头对中国输出低价大豆,2023年进口量超9000万吨,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被动”喝掉64斤豆油。 日韩死守农业,表面看是贸易保护,实则是文明存续战。 日本稻田平均地块仅0.3公顷,韩国泡菜厂至今保留手工发酵池,这种“低效”背后是文化执念,就像法国坚持用法律规定“法棍必须手工揉面”,本质上是用经济手段对抗全球化同质化。 但这也导致荒诞现实:东京超市一颗白菜卖到2000日元(约100元人民币),而首尔年轻人干脆发明“午餐肉炒饭”——因为吃不起新鲜猪肉。 或许农业保护就像“社会维生素”:过量则中毒(通胀加剧),缺乏会坏血(文化消亡),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在饭碗自主权与消费者钱包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黄金分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