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肯定想不到,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成绩和奖状,如今都成了回旋镖,就连10岁的时候参加北京举办的绘画活动获奖都被网友挖了出来,这真是从小就是“大女主”的存在 据悉,那次的参赛作品,是她和北大附小12岁学生李东婉合作完成线描作品《采风天坛》,作品还被收录到新浪“感恩陪伴成长”活动图集 其他小孩的参赛作品可能还是太阳、小草、飞机,而十岁小孩的笔触愣是描出了天坛藻井的鎏金纹路。就这艺术天赋,妥妥的天才少年啊 在海淀妈妈群中就有人说起了当年这个事,原来董小姐只是后期添了几笔。甚至最初的参赛名单里根本没有她,是后来以特邀名义加入的,而评委席和颁奖环节恰好都有她父母的人脉关系 如果这个情况属实,倒是让我想起了电视剧《庆余年》中的范闲,让他跟着去和北齐谈判,结果却是只有人到场就可以了 这种操作模式在她成长轨迹中似乎成了固定套路 可问题是,她在协和医学院的博士论文只有薄薄的30页,规培考试漏答整页题目依然被评为优秀。这些细节拼凑在一起,呈现出的不是天才的偶然,而是一套精心设计的人生剧本 当别人的孩子需要熬夜备战高考时,有人可以通过特殊渠道保送名校;当大多数艺术生为一次展览机会挤破头时,有人能轻松登上顶级展台,这种差异不仅扭曲了竞争规则,更可怕的是会让当事人产生能力幻觉,他们真的相信自己就是天赋异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