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4年,山西一农户在家里挖地道,本意是想存储点过冬的食物,结果无意发现了一条

1994年,山西一农户在家里挖地道,本意是想存储点过冬的食物,结果无意发现了一条密道。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进入其中想看看里面有什么,结果差一点没能出来…… 张随亮,1960年出生在山西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靠种小米、玉米,养点羊和牛过日子。张壁村地处绵山脚下,三面环沟,地势挺险要,村里还有夯土墙和明清老房子,透着一股子古味。村里的老人总爱讲些古堡地道的传说,说地下藏着秘密,可谁也没当真。张随亮小时候听过这些故事,长大后忙着种地讨生活,早扔脑后了。 1978年,他初中毕业,家里没钱供他上学,就留在村里干农活。80年代初结了婚,生了一儿一女,日子紧巴巴但还算过得去。到了1994年秋天,眼瞅着要入冬,他琢磨着在院子里挖个地窖,存点过冬的菜。这事儿在村里稀松平常,他压根没想过,这次挖土会挖出个大动静。 1994年10月中旬,张随亮吃完早饭,扛着铁锹在院子角落开挖,想弄个两三米深的地窖。挖到两米多时,铁锹撞上了硬东西,扒开土一看,是块一米见方的石板,边上还有人工凿的痕迹。他心想可能是老辈人留下的地窖口,带点好奇,找来撬棍把石板撬开。底下露出个黑洞,半米宽,深得看不见底。一阵凉风夹着湿气扑上来,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拿了油灯拴上绳子滑了下去。 洞里比想象中宽敞,能站直身子。隧道高两米,宽一米多,墙上全是精致的雕刻,有古代战场、僧人念经、农人干活的图案,栩栩如生。往前走,通道时直时弯,还分岔,像个地下迷宫。他随便挑了条路,走了十来分钟,前面出现个几十平米的大厅。中间有个石祭坛,刻满怪符号,四周立着几尊古拙的石像,看着挺瘆人。他凑近想研究,可啥也看不懂,只觉得这地方不简单。 张随亮正琢磨着回去告诉家里人,一转身却傻眼了——通道太多,他忘了来时的路。喊了几嗓子没人应,油灯也快没油了,光越来越暗。他心里发毛,摸着墙乱走,可怎么都像在绕圈子,腿都吓软了。就在他觉得自己要困死在这儿时,远远瞅见一丝亮光,赶紧跑过去,果然是出口。他抓着绳子爬出去,瘫在地上喘粗气,满身泥土,心有余悸。 张随亮爬出来后,立马跑去跟村里人说了这事儿。消息传开,村里炸了锅,有人说是藏宝洞,有人觉得是闹鬼地。县里的考古专家闻讯赶来,钻进隧道一看,也惊呆了。他们发现这不只是个地道,里面还有储藏室、水井、通风口,甚至通到村外的通道。专家推测,这是个古代避难所,可能是战乱或灾荒时用的,年代能追溯到东晋十六国,比明朝还早。 后来,考古队大干一场,挖出更多线索。地道设计讲究,有屯兵坑、瞭望洞,连射箭通讯的设施都有,明显是个军事堡垒。有个叫郑广根的村民查了地方志,说抗战时这儿还当过掩体。他猜这可能跟李世民打刘武周有关,宋金刚败退时或许藏过这儿。考古队顺着这思路深挖,收获不少新证据。 张随亮这下火了,报纸电视都来采访,称他为“历史的见证者”。他有点不习惯,但也挺得意,觉得自己挖出了村里的宝贝。在专家指导下,他帮忙看护遗址,怕有人乱动。2006年,张壁古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的发现成了历史新篇章,也让村里人意识到脚下的地多值钱。如今那儿成了景点,游客不少,他的故事也常被提起。 张壁村的密道不光是个发现,还让人看到历史咋跟现在连起来。专家说,这地方见证过战乱、逃难、抗战,几百上千年的故事都埋在地下。张随亮无意中挖开的不只是个洞,更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村里人以前觉得这些是传说,现在才明白,脚下的土真有大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