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微博里多次提到过上海滑稽界老前辈龚一飞,他可能是建国后全国文艺界被冤枉坐牢时间最长的人,没调研过啊,这个是我猜测的。1958年2月—1980年4月,他都在劳改农场度过。王汝刚写的《海派滑稽》这本书里面专门写到,王汝刚是去翻过档案采访过一些当事人的,大致是这样:
首先是“上演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坏戏”,因为龚一飞的玫瑰滑稽剧团演了“阿飞戏”,当时实际上是为了配合打击流氓的宣传,很多剧团演了阿飞戏,阿飞就是上海话里面流氓混混的意思。龚一飞的剧团演阿飞戏是最出名的,龚一飞是团长,又是领衔主演。但满台的流氓,引发了批评,媒体批评说“借取缔流氓之名,行展览丑恶途径之实”、“宣扬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低级庸俗”等等,更关键的是,主管部门找到他,他还不屑一顾,还对领导拍桌子。
然后是“生活方式极其腐朽”,财大气粗,花钱如流水,喜欢收集各种名表,花九百块买一块手表,别人说不好看,他马上两百块卖掉。
接着是“工作作风粗暴,流氓戏霸行为”,实际上是排戏时对其他演员要求很严格,有时候对不认真排戏的演员骂得狠。但散场后还是会请人吃饭。
就是这三条,1958年2月,他被判劳教三年,他这个事,属于1957年整风那一波,就是群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鸣大放批判他,他被定罪,还不是后来的反右,不知道反右的时候前面批判他的那些人有没有进去。
一开始他还准备上诉,但别人劝他说你在里面好好劳动,十个月就出来了,算了。于是他也就算了。但十个月后没出来,三年了竟然还没出来,因为当时一个规定是刑满释放分子要继续待在农场接受改造,不得回到上海(劳改农场应该是安徽白茅岭)。龚一飞不服,提出上诉,但换来的结果是1967年被加判劳教三年,后面应该是无所谓程序了,反正动荡岁月,关在里面还是放出来也没什么程序可言,总之最后释放是1980年4月,返回上海。后面平反还经历了一番曲折,八十年代中期才彻底平反,真正重返舞台。后来在常州滑稽剧团主演了滑稽戏《土裁缝和洋小姐》《多情的小和尚》,九十年代在上海演了滑稽戏《海上第一家》等,2003年去世。
龚一飞1929年出生,抓进去的时候29岁,放出来的时候51岁。
顺便科普一下:劳教制度,全称劳动、教育和培养,1957年实施,跟苏联学的,简单来说就是不需要通过检察院公诉和法院审判,警方抓了你之后直接就可以把你关进去一个地方关几年,这个地方名字叫劳改农场或者劳教所,不叫监狱,经过法院判刑进去的叫监狱,但对你来说劳改农场和监狱没区别。2013年劳教制度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