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长春第一汽车厂的技术员陈知非请假,第一次带着未婚妻钱如琴回家探亲。一进家门,钱如琴望见:“1位头戴棉帽、身穿便装的老者正在收拾花圃。”便问:“你家还有管家啊?”陈知非笑答:“这是咱爸。” 说起来,1952年抗美援朝打完仗后,志愿军的大领导陈赓回到了国内。他听说大儿子陈知非快毕业了,工作也分配好了,本该高兴才对,可他却挺淡定。陈赓想让儿子跟其他年轻人一样,为国家出力。可巧的是,有位老朋友来找他,想请个“私情”——让陈知非留在老爸身边工作。毕竟,这孩子小时候老跟着妈妈搬家,跟爸妈待的时间不多,现在该多陪陪他们了。碰到这样的提议,陈赓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知非不光是我的孩子,他还是国家的一份子!他得听组织的,不管去哪儿,都得在基层好好干,给老百姓服务。”结果,陈知非就被派到了长春第一汽车厂当技术员。在那儿,他一门心思钻研技术,从普通工人干起,后来还成了高级工程师,真正做到了爸爸嘱咐他的那些责任和担当。 六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到了1958年,陈知非好不容易有了个假期。他就想着带着未婚妻钱如琴回北京看看爸妈。一路上,两个人聊得特别开心,还一起想象着以后的日子。等他们到了陈家,钱如琴一看就愣了:花圃边蹲着一个老头,戴着棉帽,穿着便装,正专心地摆弄花草呢,动作特别熟练。她悄悄问陈知非:“你家还有园丁啊?”陈知非一听就笑了,说:“那是我爸。” 钱如琴一听,整个人都呆了。谁能想到,这位看起来特别普通的老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陈赓大将?陈赓看到女儿回来了,放下手里的工具,高高兴兴地迎上去。他笑着说:“姑娘,你说得对,我就是家里的‘大总管’。以后啊,你也得当好你们小家的‘总管’呢!”这话既好玩又贴心,一下子就让钱如琴觉得亲近多了。那天,钱如琴真切体会到了陈家那种不张扬、人品好的特点。打那以后,她更加懂得了公公和全家人的价值观,心里满是敬意。陈知非也受了他老爸的影响,一辈子勤勤恳恳工作,最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工程师。这事儿不光是家里一个暖心的回忆,还让人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默默付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