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陕西一位农民发现了一个没有鼻子和嘴巴的女婴,为了抚养她长大,他竟然将自己的小儿子送给别人,16年后,女孩不仅重获新生,还嫁给了农民的大儿子。 1990年,陕西农村,一个叫王友仁的农民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和老婆李景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王军聋哑,小儿子王彬活泼。家里靠种地和打零工混口饭吃,土坯房里就几件破家具,冬天烧个火炉取暖。那年冬夜,王友仁在雪地里捡到一个女婴,脸部畸形,没鼻子没嘴,看着怪吓人。他没多想就抱回家,取名叫王娜。家里本来就穷,这下负担更重了。王娜吃不了奶,得用针管喂,费时费力。村里人劝他放弃,说这孩子活不长,可他不吭声,闷头干活,非要养她。 养王娜不是件容易事儿。她长大点,脸还是畸形,出不了门,村里小孩老拿她开玩笑。王友仁两口子想治她,可一问医院,手术费贵得离谱,家里哪有钱?更糟的是,王友仁干活时摔伤了腿,干不了重活,地里收成不够吃,债越欠越多。眼看日子过不下去了,他们一合计,决定把小儿子王彬送给王友仁弟弟。弟弟家没娃,条件好点,能给王彬个安稳日子。这决定做得艰难,王彬才十来岁,哭闹着不肯走,可家里实在撑不下了。送走王彬那天,家里死气沉沉,王友仁觉得自己一下子老了。 送走小儿子,王友仁和李景云把心思全扑在王娜身上。她没法正常吃饭,身体弱,家里还得供王军生活。村里人议论,说他们偏心,扔了亲儿子养个捡来的。可他们不理会,就想让王娜活下去。2006年,王娜16岁,脸还是老样子,治病的希望渺茫。夫妻俩听说西安有家医院能治,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去了。那是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院长赵铱民一看王娜的模样,决定接手这罕见病例。医院专家开了个治疗方案,三次手术,风险大,但免费治,还拉了社会捐款。王友仁两口子守在病床边,盼她好起来。 手术整整做了四年,到2010年,王娜的脸终于正常了。她从一个没法见人的女孩,变成了能抬头做人的模样。王友仁两口子看着她变好,心里的石头落地。可接下来咋办?王娜18岁了,家里没啥打算。她跟王军从小一块长大,王军虽聋哑,但老实,对她也好。2011年,王娜嫁给了王军,村里办了个简单婚礼,乡亲们都来祝福。这婚事儿听着怪,但对这一家子来说,像是苦日子熬出头的回报。王娜和王军感情深,互相扶持,日子过得踏实。 婚后2012年,王娜生了个健康男孩,说希望他以后当医生,报答救她的人。地方政府给低保,还教他们种红葡萄,日子慢慢好起来。王彬后来在电视上看到姐姐的事儿,回乡看了看,父亲病时还寄了钱。王娜两口子开了个小超市,她学点护理帮村民,王军做木工挣钱。儿子上小学挺聪明,节假日一家子团聚,王友仁和李景云老了,看着儿孙满堂,觉得这辈子值了。 这故事听着挺传奇,可细想想,没啥光鲜东西,全是苦日子磨出来的。王友仁捡王娜时,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不能扔下她。送走王彬,是没办法的办法,不是不疼,是疼不起。王娜嫁王军,也不是啥浪漫故事,就是两人在苦水里泡出来的感情。医院帮了大忙,社会捐款也救了命,可这家人的坚持,才是撑到最后的关键。 王娜的事儿,不是光靠爱就能讲完的。1990年的陕西农村,穷得让人喘不过气,生个畸形娃,扔了是常事儿。王友仁没扔,搭上了全家,这就是他的倔。他送走王彬,落了一身骂名,可谁家摊上这事儿,能有啥好法子?16年后,王娜变正常了,嫁了王军,生了娃,这结局听着圆满,可中间的苦,外人哪懂?医院免费治是好事,可没王友仁两口子咬牙撑着,王娜早没了。这不是啥高大上的传奇,就是一帮普通人,在烂泥里爬出来的故事。 再说社会那头,90年代农村啥样?交通差,医疗烂,有病只能硬扛。王娜能治好,多亏后来政策好点,医院有心。可多少人没这运气?王友仁一家撞上了好时候,才熬出头。这事儿折射的,不光是爱和牺牲,还有那时候的无奈。穷日子逼人做选择,选了就得扛后果。王友仁扛住了,代价是半辈子心酸。 这故事里,没啥坏人,也没啥英雄。王友仁不是圣人,就是个老实农民,干活摔了腿还得养仨孩子。李景云也不是啥伟大母亲,就是舍不得王娜,才咬牙撑。王彬被送走,不是被扔了,是家里实在没办法。王军聋哑,可没抱怨,默默帮衬。王娜最苦,生下来就这样,可她没放弃,活成了家里的光。这一家子,没谁是完美的,可也没谁是错的,就是命硬,熬出来了。 到现在,王娜一家过得还行,小超市赚点钱,葡萄也卖得出去。儿子学习好,老人安享晚年。这结局不算大富大贵,可对他们来说够了。从1990年到2011年,21年苦日子,换来个团圆,谁敢说不值?光明网2012年报道过这事儿,叫《为“坑面女”填平坑洼路》,讲的就是王娜。不是啥神话,就是真事儿,接地气,也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