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10年,浙江梁女士用100万的房子换了一只螃蟹,此后房价涨到800万,梁女士

2010年,浙江梁女士用100万的房子换了一只螃蟹,此后房价涨到800万,梁女士痛哭流涕,拿着螃蟹来鉴宝。专家鉴定后称:你赚大了!房价疯狂地涨,螃蟹更是疯狂,价值可以达到2000万! 浙江杭州有位姓梁的中年女士在收藏圈里是个出了名的行家。 2010年那个春天,她做了件让周围人都觉得犯傻的事——把自家市价百万的房产卖了,换回来个巴掌大的金丝螃蟹。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决定会在十年后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那年三月刚开春,杭州河坊街的古玩市场人头攒动,梁女士像往常一样挨个摊位转悠,突然被个亮闪闪的物件勾住了眼。 那是个做工精细的金螃蟹,八条腿根根分明,蟹钳上还带着细密的纹路。 最扎眼的是螃蟹背上嵌着颗鸽子蛋大小的红石头,在太阳底下泛着血色的光。 摊主是个穿着对襟褂子的干瘦老头,开口就要价百万,还说这是正经宫里流出来的玩意儿。 要说梁女士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早些年倒腾过瓷器字画,家里存着不少好东西。可这回她真犯了难,手头现钱不够,又实在舍不得这物件。 回家琢磨了三天,最后瞒着家里人把城西那套两居室挂了出去,那房子地段不差,挂出去没半个月就成交了。等家里人知道这事儿,房本早换了主人。 转眼到了2018年,杭州房价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原先百万的房子眼瞅着涨到八百万,街坊邻居茶余饭后都拿梁女士当反面教材。 可当事人倒沉得住气,照旧把金螃蟹当宝贝收在保险柜里,时不时拿出来擦擦灰。直到有天儿子要结婚买房,她才想起来该给这物件估个价。 电视台的鉴宝节目现场,专家们围着这金螃蟹研究了小半天,拿放大镜的、测密度的、照紫外线的,七八个专家轮番上阵。 最后主鉴宝人摘下白手套,当着摄像机说了句:"这可是正经的晚清宫廷造办处手艺。" 原来螃蟹全身用的都是失传的累丝工艺,二十四根金丝细得能穿针眼,每根还带着螺旋纹。 那颗红宝石更了不得,缅甸老矿的鸽血红,搁现在拍卖行里都是按克拉算钱的。 现场观众席嗡地炸了锅,有伸脖子瞧稀罕的,有拿手机拍照的,主持人当场给估了个两千万的保守价,还说这物件往后只会越来越金贵。 这话不是没道理,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光是那手金丝编织的技法,现在全国能复刻的老师傅不超过三个。 更别说天然鸽血红这些年矿脉枯竭,国际市场上五年涨了十倍不止。 要说这事最玄乎的地方,还得数两边的涨幅对比,杭州房价十年涨八倍算得上疯狂,可这金螃蟹愣是翻了二十倍。 有懂行的给算了笔账,要是把螃蟹拆开卖,光宝石就能值千把万,金子按工艺算又是大几百万,更别说整件文物附加的历史价值。 难怪后来收藏圈里流传句话:"买房不如买宝,存金不如藏艺。" 不过梁女士倒没急着出手,听说后来有海外拍卖行找上门,开价都快摸到三千万门槛了。 这事在本地电视台连着报道了小半个月,连房产中介都拿来做广告——有家门店挂出横幅,写着"买房置产重要,眼光见识更要紧"。 倒是有位搞经济研究的教授在报纸上发文章,说这事正好印证了文化资产升值的潜力,还引用了文旅部发布的民间收藏品增值数据。 现在去杭州的古玩市场转悠,还能听见摊主们拿这事当谈资,有说梁女士祖上积德的,有夸她眼光毒辣的,当然也少不了后悔当年没跟着下手的。 倒是当事人自己看得开,去年重阳节在社区活动里露过面,说起这事就笑:"当初要真买了房,现在也就是套水泥盒子。 可这螃蟹搁那儿,怎么看怎么透着老祖宗的巧心思。" 这事给街坊四邻上了生动一课,后来社区搞理财讲座,总有人拿螃蟹和房子打比方。 银行理财经理也学乖了,做资产配置建议时不忘提醒客户:"流动资产要配,文化资产也得适当考虑。" 听说最近连二手房买卖合同上都新添了条款,专门注明"交易房产不含特殊收藏品",倒成了行业里的新鲜事。 要说最戏剧性的后续,还得数那个卖螃蟹的老摊主,有人看见他前年在市场里转悠,逢人就打听梁女士下落,说是手里还有件更好的玩意儿。 不过这回可没人敢接茬了——谁知道下个十年,是房子值钱还是那些老物件更金贵呢?